卢浮宫失窃后平台乱象:999万“正品”与16元同款齐飞

卢浮宫7分钟失窃案的余波还未平息,国内二手交易平台已掀起一场荒诞的“蹭热度大赛”。一边是标价999.99万号称“95新正品”的天价商品,一边是16元就能预售的失窃珠宝同款,商家用“盗亦有道”“玩抽象”的话术吊足胃口,把文化遗产变成了流量筹码。

这场乱象的导火索,是10月19日卢浮宫遭遇的恶性盗抢——4名蒙面劫匪7分钟内盗走8件皇室珠宝,包括镶嵌2438颗钻石的欧仁妮皇后大襟花胸针、玛丽·路易斯皇后的祖母绿项链等珍品,预估损失达7.2亿元。仅隔两天,二手平台上就出现了诡异的“同步更新”:有商家挂出“卢浮宫正品,保存完好,低价急出”的商品,售价从99万到9999万元不等,私信询问时还会用英语兜售,暗示“有特殊渠道”。

更具迷惑性的是大批“同款衍生品”。欧仁妮皇后的蝴蝶结胸针同款以水钻复刻,标价千元上下;玛丽·路易斯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同款更是低至16元,标注“预售11月发货”,页面显示已有4人下单。这些商品刻意模糊“复刻”与“正品”的界限,借失窃文物的热度吸引消费者,却只字不提与卢浮宫官方的关联——要知道,真正的卢浮宫授权衍生品需通过严格的文物特征还原与防伪认证,绝非16元就能量产的普通饰品。

面对质疑,商家的回应尽显敷衍。有人甩下“玩抽象”三字回避追问,有人用“包邮”“保真”等话术降低警惕,甚至有商家暗示商品“烫手”,用犯罪叙事炒作噱头。而平台方给出的解决方案颇为被动:客服仅建议用户点击“禁限售商品”或“假货/盗版”选项举报,承诺五个工作日内核实,但未提及是否会主动排查相关商品。

从法律与常识层面看,这些商品的猫腻显而易见。真正的失窃文物属于赃物,交易赃物涉嫌违法,且卢浮宫文物均有独特的材质特征与历史痕迹,需通过拉曼光谱分析、放射性碳测年等专业技术鉴别,普通商家根本不具备“保真”能力。至于低价同款,虽不涉及违法,但借文物失窃事件营销的行为,已触碰文化尊重的底线。

值得深思的是,这类乱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蒙娜丽莎》真伪争议、卢浮宫仿制品话题发酵时,平台上也曾涌现过类似的蹭热度商品,反映出部分商家对文化遗产缺乏敬畏,只将其视为流量工具。而消费者若轻信“低价捡漏”“特殊渠道”等说辞,不仅可能遭遇诈骗,还可能无意中卷入违法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时尚   卢浮宫   正品   平台   商品   商家   文物   路易斯   低价   皇后   玛丽   祖母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