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战鼓即将擂响,各代表队已全面进入最后的备战冲刺阶段。自10月25日起,来自全国的21支队伍、96名运动员抵达广东激流回旋赛场,提前开展近20天的适应性训练,创下本届全运会各项目赛前入场训练时间的最长纪录。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正式比赛将于本月12日至15日拉开战幕,目前整个赛区已进入高效运转状态,从赛道设置到后勤保障,从救援力量到媒体服务,各项保障工作精细入微,为运动员营造了安全、专业、便捷的备战环境。


运动员抵达广东激流回旋赛场,提前开展近20天的适应性训练。
激流回旋是一项极度依赖场地环境的比赛,水流变化、气候差异乃至赛道布置都可能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挥。为此,竞赛部门早早向各队开放主赛道及辅助训练区,让运动员能尽快摸透“水脾气”。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竞赛部竞赛三处处长顾晓斌介绍,训练期间的各项环境参数,如水流状态、闸门启闭、障碍设置与水位调节等,均完全模拟正赛标准,以帮助运动员进行针对性适应。
进入赛区,浓厚的赛前氛围扑面而来。本次比赛,赛区多项设施实现了升级,极限跳台等关键设施也已完成检修,救援、消防、供电等保障团队每日值守,确保训练安全有序。现场多处可移动卫生间摆放得恰到好处,医疗点、媒体区、观众看台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指示标识一目了然。场地内还增设了两块大型电子屏幕,方便观众实时观看精彩瞬间。各代表队休息区均装有电源,以往训练中常见的充电难、训练视频回看不便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赢得各参赛队伍点赞。


赛区多项设施实现了升级,救援、消防、供电等保障团队每日值守。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的测试赛后,赛区根据运动队反馈,专门在流溪河段新增一段长约一公里的外航道训练区。该区域四周设置安全浮标,并配备水警、水上救援及医疗团队全程护航,能满足运动员长距离耐力和有氧训练的需求。该区将作为正式比赛前的热身区域,方便运动员调整状态、储备体能,运动员可自主安排训练计划,进一步提升备战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水警、水上救援及医疗团队全程护航运动员训练。
面对广东赛道水流复杂多变的特点,各队运动员普遍认为,较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是提升实战能力的宝贵机会。湖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张航表示,广东赛道的水流动态独具挑战,需要更长时间磨合,较长的适应期十分必要,能帮助运动员充分熟悉水情、调整技术动作,从而在比赛中发挥更佳水平。
随着正式比赛的临近,赛区氛围营造工作也已进入最后阶段。央视将对该项目进行直播,届时观众也可在线感受激流回旋的速度与激情。目前,各代表队正利用最后备战期冲刺训练,力争在十五运赛场展现最佳状态。
文 | 王照宇
图 | 黎天智
编辑 | 曾晓泳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