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投降日,石破茂干的这件破事,恐让广岛、长崎悲剧再重演

8月15号,对很多国家来说都不普通。中国老百姓会自发悼念二战时被日本侵略害死的同胞,韩国民众也会想起当年被日本殖民的苦难,联合国这些国际组织也会出来说,要反对战争、守住和平。

可日本首相石破茂却在这一天,干了件足以刺痛亚洲人民、甚至可能埋下历史悲剧重演隐患的破事。当国内媒体聚焦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参拜靖国神社时,他竟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在这个象征战争终结的日子里,悄悄向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供奉了祭品。


这绝非“私人致敬”的小事,而是日本政界对侵略历史的公然漠视。靖国神社从来不是单纯的祭祀场所,东条英机等战犯灵位在此受供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亚洲各国被侵略历史的否定,是军国主义精神的“纪念碑”。石破茂此举,比公开参拜更显虚伪:既想拉拢国内右翼势力,又想躲掉国际社会的批评,可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恰恰撕开了日本政府的遮羞布,80年过去,他们对军国主义的态度从未真正转变,与侵略历史的切割更是空谈。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自我美化”早已形成体系,而石破茂的行为正是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集中体现。他们把“投降日”改称“终战日”,刻意模糊“战败”的本质;裕仁天皇当年的“终战诏书”,从头到尾不提“侵略中国”,反倒将战争起点硬拉到珍珠港事件,仿佛此前对亚洲各国的烧杀抢掠都是“无中生有”;每年的纪念仪式上,日本政客只会攥着广岛、长崎的“受害者”身份大做文章,对着两颗原子弹反复控诉,却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血海深仇绝口不提。这种选择性失忆,哪里是“反省”?分明是对历史罪责的蓄意逃避,是在向年轻一代灌输“日本无错”的错误认知。

二战结束80年,和平早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共识,可日本政界的右翼倾向却从未收敛,反而在近年来不断升级。从政客频繁踏足靖国神社,到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大肆扩充军备,再到如今在投降日向军国主义符号“表忠心”,日本的每一步动作,都在不断挑战亚洲各国的历史底线,触碰最敏感的历史神经。而石破茂在投降日供奉靖国神社,更是将这种危险倾向推向了新高度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必须清醒的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广岛、长崎的悲剧,根源从来不是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反击,而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本身。当年若不是日本执意扩大战争范围、拒绝接受和平提议,也不会有核爆的发生。

如果日本始终不愿正视历史、真诚忏悔罪责,反而持续为军国主义“招魂”,在历史问题上玩弄文字游戏、挑战国际共识,那么历史的悲剧,或许真的会在某一天再次降临。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和平最沉重的警醒:忘记历史的代价,就是重蹈覆辙。纵容军国主义的复活,就是在亲手点燃下一场悲剧的导火索。

参考资料:《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光明网

《日本石破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界面快讯

《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大河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长崎   广岛   悲剧   日本   靖国神社   军国主义   和平   战争   罪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