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孟庆山这辈子,过得那叫一个丰富多彩。他打小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子,家里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整天和泥土泡在一起,书也没正经读过几天。这样的日子,谁待久了都会烦,孟庆山自然也不例外。他心里琢磨着,怎么着也得出去闯一闯,试试新路子。
一开始,他是和老爸一起在地里忙活,但没多久就觉得这事儿实在无聊,于是跑去给人当学徒。当学徒可不容易,累得半死不说,还老被师傅用棍子教训。后来呢,他在天津一家纱厂找到了工作,成了个工人,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还得听老板的使唤,受足了气。
孟庆山在纱厂工作期间,跟一个老前辈学了不少门道。“咱们这种累活,谁能一辈子干下去呢?”老前辈边抽着土烟,边带着一脸经验丰富的表情对他说。
“那咱们能做什么呢?”孟庆山问道。
“上战场拼一拼!”老工人一脸认真地说,“战场上表现得好,那就是大英雄;就算打得不太顺,说不定也能捞个军官当当。”
19岁那年,孟庆山加入了西北军,跟着大佬冯玉祥在军营里闯荡。他投身于北伐战争,表现得异常勇猛,没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兵一路摸爬滚打升到了副营长的位置。但世事难料,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孟庆山跟着冯玉祥拼死奋战,场面热火朝天,可惜最后还是吃了个大亏,栽了个狠跟头。
输了那仗后,蒋介石这个管着大片地盘的“头头儿”,自己动手开始整改。他对那些原来的西北军杂牌部队可没啥好感,干脆就直接派他们去跟红军干架了。
“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去送死吗?”孟庆山心里当时就嘀咕开了。
“到底是用你做挡箭牌,还是得看你的真本事。”一位经历过改编的老兵直截了当地讲。
那我得给他点颜色瞧瞧,咱们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可不好对付!孟庆山暗暗下了决心。
【02】
那时候,26路军的战士们个个都是硬汉,一听说蒋介石想拿他们当炮灰,大家立马火了,“咱们可都是战场上的精英,哪能轻易去送死!”赵博生和董振堂一带头,大家齐心协力,在宁都那里就反了,干脆利落,直接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起义成功后,队伍被整编成了红五军。那时候,红军手头紧,啥武器都得用,连大刀长矛都派上了用场。孟庆山在里头也是拼足了劲儿,从副营长的位置一跃,升为了副团长。
战场上,情况一危急,孟庆山总是第一个冲出来,大喊“大家跟我冲”。记得有回敌军围剿特别猛烈,咱们的队伍差点就被困在山里出不来了。
“孟团长,咱们这可咋整啊?”小兵们急得直问。
孟庆山眼珠子咕噜一转,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豪气地说:“别担心!咱们手里不是还有大刀和长矛嘛!大家跟我上!”
“这些东西也算是古董?”一个新兵私下里悄悄问道。
管它成不成,反正咱们要是不上,蒋介石那边子弹可不长眼!孟庆山这话一说,大伙儿立马来了劲儿,抄起手里的老古董家伙,一顿猛砍。
一年后,孟庆山升为了教导团的团长,接着又在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挑起了团长的大梁。在跟着部队长征那会儿,他的名气大得很,就跟他的刀法一样,越来越被人称赞。
“孟团长,这长征路咱们还得走多久啊?”有人忍不住发问。
孟庆山望了望眼前的崇山峻岭,咧嘴笑道:“老大?这长征就是咱们的老大啊,咱们就跟着它,一直往那光明处奔!”
孟庆山那股子冲劲儿,让小兵们心里头热乎乎的,就连红军的旗子都好像舞得更加带劲了。这位名气不算大的团长,其实在战友们眼里,早就是个真真正正的大英雄了。
【03】
抗日战争一打响,红军就改头换面成了八路军,啥都得重新来过。孟庆山这回没跟115师的344旅一起走,他是被上级派到河北去招兵买马的。这种情况不是他一个人碰到,秦基伟也是,他被派去了山西。
动身前,毛主席专门找孟庆山谈了话。“老孟啊,这回的任务可不轻,你得跑到河北那边,干点轰轰烈烈的大事。”
孟庆山应了一声,心头有点忐忑,“头儿,那边情况挺棘手的,我以前没带过这种团队。”
毛主席笑了笑,说:“别担心,我给你琢磨了好几个主意。等你到了那边,不光得拉起队伍,还得教他们怎么灵活打游击呢。”
到了河北安新县后,孟庆山摇身一变成了游击战术的老师,搞起了游击战学习班。他原本还发愁找不到学员呢,结果培训班一开始,那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就跟潮水一样纷纷报名参加了。
有一天,有个小伙子向孟教官发问:“教官,咱们学的这游击战术,真能对付得了日本鬼子吗?”
孟庆山神秘兮兮地说:“你有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啊?咱们的游击战啊,就好比那打狗棒法,专门挑他们没防备的时候下手,让他们措手不及。”
年轻人听了以后都放声大笑,心里充满了自信。
【04】
孟庆山在河北这边弄了个挺牛的“游击战快速学习班”。他不仅大谈理论,还拿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来说事,把那些复杂的战术讲得就像是在讲精彩故事一样。
比如说咱们玩游击战,得跟土拨鼠似的机灵点。孟庆山在训练场上对新兵们讲道,“土拨鼠一瞅见人影就开溜,咱们碰到敌人多了也得撤,不过咱得绕到他们屁股后面,给他们来个突袭。”
年轻人听得入迷,感觉这游击战挺有意思。
教学越往后进行,孟庆山带的班学生就越聚越多,最后居然攒了个好几百人的大队伍。他领着这些人,专门找小股的日伪军,用游击和埋伏的打法对付他们。
孟庆山的名气迅速传遍了四周,很多人纷纷前来投靠,就连一些民间的抗日队伍也派人过来找他商量事儿。
孟大哥,咱们能不能跟着您干啊?听说您的队伍不光战斗力强,每个月还有额外的物资补助呢。”一个民兵小队长带着点玩笑的口吻问道。
孟庆山一听这话,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说到活动补给嘛,确实有,但都得靠咱们自己动手去挣。你要是不怕辛苦,我这儿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那老大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说道:“吃苦怕啥?只要跟着您干,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05】
1938年那会儿,孟庆山在八路军里头已经是个小头目了,手下管着12路大军,人数快逼近7万了,大伙儿都尊称他为“游击高手孟师傅”。冀中军区一成立,孟庆山就被提拔为副司令,还兼着第4军分区的司令,这头衔听起来分量可不轻。冀中这块宝地,资源多得跟聚宝盆一样,谁要是能把这儿拿下,那可真够让人眼馋的。
日伪军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清楚这地方很关键,所以老来捣乱。每次一来,人都挤得满满当当。有回,在新安打了个漂亮仗,孟庆山就在队伍里调侃道:“瞧瞧,这些日伪军也就那么回事,动起手来还不如咱村里玩斗地主厉害呢。”
一个小兵插话说:“对啊司令,他们来得比集市上的人还频繁,咱们要不要考虑收点进门费啥的?”
孟庆山咧嘴一笑,“啥门票?咱不收那玩意儿。只要打赢了,他们丢下的装备,那就是咱们的通行证。”
高阳又一次打败敌军后,他给战士们分享起了心得:“听好了,等他们没防备的时候,咱们迅速冲上去,把值钱的都抢到手。”
在军分区,战士们特别喜欢孟庆山的幽默感,这让他们在战场上更加拼命。每次战斗结束后,孟庆山都会搞个小聚会庆祝一下,他说:“咱们今天能赢,全靠大家的勇猛和聪明,当然,也得谢谢敌人的大意。”
这样的环境让每位战士都感觉,自己不光是在前线战斗,更像是加入了一场宏大的历史演出。孟庆山领头,冀中军区成功抵挡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让这个“粮食宝库”变得固若金汤。孟庆山的名字,在军队里和老百姓中间,那可是传得响亮极了。
【06】
抗战结束后,孟庆山老将军还没想着要退休,他又在解放战争中大展拳脚,哪儿都能看到他勇猛冲锋的样子。等到新中国一建立,孟庆山还是闲不下来,整天在军区里忙活得团团转。他先是做了石家庄军分区的司令,后来又成了河北省军区的第一副司令,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1955年那会儿,国家开始大规模授衔,孟庆山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鉴于他抗战时的出色表现,按常理说,给个中将衔也不为过。但孟庆山之前最高的职位只是个团长,后来还转到了地方工作,这些因素让他的军衔受了点影响,最后他被定为了少将军衔。
1969年的时候,孟庆山老将军走完了他的一生,63岁离开了大家。他虽然走了,但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那一大堆耀眼的战功,更重要的是他那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别看这位老将军只是个少将,可在老百姓心里,他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