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人民日报金句里的生活智慧:心有星光,何惧井隅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向远方。”人民日报这句饱含正能量的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无数平凡人的生活。它告诉我们:人生或许有高低起伏,处境或许有困顿局限,但只要心里装着热爱与向往,眼里藏着诗意与期待,哪怕身处“井隅”,也能望见“星光”,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想起邻居张阿姨的故事。她今年58岁,一辈子没离开过小城,在社区食堂做了二十多年的打饭阿姨。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六点到食堂准备食材,七点开始给居民打饭,中午忙完收拾完后厨,下午还要帮着采购第二天的菜,日子重复又琐碎,像一口一眼望得到头的“井”。可张阿姨的生活里,却藏着别人看不见的“星光”。


她的储物柜里,总放着一本旧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短句:“今天王大爷说我做的南瓜粥比家里的香,开心”“门口的玉兰花又开了,粉粉的像小姑娘的脸”“晚上下班看到月亮挂在树梢,圆得像块银饼”。休息时,她会坐在食堂门口的小凳子上,就着阳光翻看笔记本,嘴角带着笑。有人问她“天天做一样的事,不觉得无聊吗?”她摇摇头说:“日子是重复的,但每天的太阳是新的,每天遇到的人说的话是新的,把这些记下来,就像攒了好多小星光,心里亮堂堂的。”


去年,社区举办“居民才艺展”,张阿姨竟报名参加了诗歌朗诵。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捧着自己写的短句,声音不算洪亮,却格外真诚:“我没读过多少书,写不出漂亮的诗,但我觉得,食堂的烟火气是诗,门口的花是诗,居民的笑脸也是诗……”台下的人都红了眼眶——原来,哪怕身处最平凡的“井隅”,只要心里有热爱,也能把日子过成诗。


作家李娟,她的故事更是对“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的最好写照。李娟生长在新疆阿勒泰的戈壁滩上,年轻时跟着家人放牛羊、种向日葵,每天面对的是漫天黄沙和单调的劳作,生活的“井”,比许多人都要狭窄。可她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困住,反而把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写进了文字里。


她在《阿勒泰的角落》里写:“我看着羊,羊看着我,我们一起看远方的云。风来了,草就动,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她写戈壁滩的向日葵:“它们朝着太阳的方向,哪怕晒得蔫了,也不低头。”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在她的笔下,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风景。后来,她的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无数人通过她的文字,看到了戈壁滩的辽阔与美好,而她也从那个“守着牛羊的姑娘”,变成了被读者喜爱的作家,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远方”。


当下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困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困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困在小城的局限里,于是抱怨生活无趣,感慨梦想遥远。可他们忘了,“井隅”不是枷锁,真正的枷锁,是眼里没有诗意,心里没有星光。就像有人每天下班回家,要么刷手机到深夜,要么抱怨工作太累,却从没注意过路边的路灯有多暖,楼下的树叶又绿了几分;有人总说“想旅行却没钱没时间”,却从没试着在周末去公园走走,去河边看看日落——其实,远方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里;星光不在天上,就在我们对日常的珍视里。


“眼里有诗,自向远方”,这里的“诗”,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对生活的感知力;这里的“远方”,不是遥远的目的地,而是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就像张阿姨,把居民的夸赞、门口的花开当成“诗”,她的“远方”,就是每天踏实快乐的日子;就像李娟,把戈壁的牛羊、风中的草当成“诗”,她的“远方”,就是用文字连接更多人的心。


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才华,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还会遇到挫折与困境,但只要记住:身在井隅不可怕,怕的是心也困在井里。从今天起,试着在清晨看看初升的太阳,在傍晚听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把工作中的小成就、生活里的小感动记下来,像攒星星一样攒着这些美好——你会发现,平凡的日子里藏着无尽的诗意,而心里的星光,终会照亮走向远方的路。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那样,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守着心里的星光,望着眼里的诗意,一步一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美文   人民日报   星光   智慧   远方   诗意   阿勒泰   戈壁滩   阿姨   眼里   食堂   门口   居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