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酒:在历史长河中探寻振兴之路
“赊店老酒,天长地久”,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曾让赊店老酒的名号传遍大街小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千古名句让杜康酒的声名远扬;“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也让张弓酒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然而,如今提及豫酒振兴,却让人忍不住心生忧虑,总感觉其中充斥着满满的急功近利。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踏实做事本应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可杜康酒却在省内市场尚未深耕稳固之时,就急于透支品牌力。什么杜康酱酒、杜康清香型酒纷纷推出,好似全然不顾品牌的长远发展,颇有“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意味。品牌的塑造如同建造高楼大厦,需要一砖一瓦的精心堆砌,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盲目扩张。
酒,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没有酒,一多半的历史或许都要重新书写。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一场酒宴巧妙地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的问题,巩固了宋朝的统治;若没有酒,唐诗宋词的璀璨星河或许会黯淡许多,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把酒问青天”,那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酒成了他情感的寄托;再看四大名著,《水浒传》里英雄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豪爽气概;《三国演义》中,曹操宛城之战,就因喝酒误事,导致长子曹昂、大将典韦命丧黄泉,这一情节也让我们看到了酒在历史故事中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大部分产业都面临着品牌分散的问题,白酒行业虽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品牌领域,但却被香型主导,形成了品牌霸凌市场的局面。除了这些所谓的香型品牌,白酒行业真正有独特内涵和品质保障的品牌并不多。豫酒要想振兴,就应该跳出香型的束缚,以实实在在的品质出圈。就像河南人本身的性格一样,质朴、踏实、厚积薄发。
曾经,河南的白酒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八九十年代,杜康在北京就已声名远扬,张弓酒、口子酒等也深受北京人的喜爱。但不知为何,这些酒渐渐退出了市场,让人不禁感到惋惜。如今,河南白酒市场如黄河般奔流不息,不断有新的变化和挑战。
当下的白酒消费市场暗流涌动,各种消费趋势层出不穷。低度酒、光瓶酒、大包装、小包装酒、婚宴用酒、电商直播、Z 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万亿即时零售市场,都给白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无场景,不营销。无场景,不喝酒。”白酒消费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物质属性,无论是自饮还是送礼,本质上都是一种情绪价值的表达,它可以是面子的象征,是社交的媒介,是生活的调味品。营销的核心始终未变,但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
如今的酒桌文化也明显发生了变化。死命喝酒的人少了,死命劝酒的人少了,微醺微醉的人多了,注重酒的品质而非外在包装和品牌名气的人多了,注重面子的少了,喝酒喝健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一次酒桌上,一位老总朋友感慨地说:“招待外地朋友,感觉河南没啥拿得出手的豫酒。”这句话,犹如一记警钟,敲在了每一个关心豫酒发展的人心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慨叹穿越千年,依然在黄河两岸回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的喜悦穿越千年,依然让人欢欣鼓舞。白酒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之一。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酒是喝出来的。”白酒行业是典型的“时间的朋友”,它需要岁月的沉淀,需要长期的耕耘。
当下白酒行业或许正处于寒冬,但它依然是当下最好的行业之一,最好的生意之一。做企业就像长跑,做白酒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当河南人举起酒杯,杯中不仅是醇香的酒液,更是九千年的文化积淀。期待豫酒能够回归文化、回归价值、回归消费者,推出老百姓能喝得起、喝得好的酒,在这条道路上稳扎稳打,行稳致远,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百亿星河。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