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计划(1953 - 1957)
1.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落后,面临着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
2. 基本任务
○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 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3. 主要成就
○ 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 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多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二、“二五”计划(1958 - 1962)
1. 背景:在“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左”倾冒进思想。
2. 基本任务: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3. 执行情况: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问题,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后来经过调整,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三、“三五”计划(1966 - 1970)
1. 背景:国际形势紧张,我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
2. 基本任务: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3. 主要成就: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项目,如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等,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四、“四五”计划(1971 - 1975)
1. 背景: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干扰,但仍在艰难推进。
2. 基本任务: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
3. 执行情况:虽然受到“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进行了整顿,使国民经济一度出现好转。建成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
五、“五五”计划(1976 - 1980)
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开始拨乱反正,经济建设成为工作重心。
2. 基本任务:提出了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等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后来进行了调整,强调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 执行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这一时期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如宝山钢铁总厂等。
六、“六五”计划(1981 - 1985)
1. 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2. 基本任务: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3. 主要成就:农业生产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轻工业发展加快,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七、“七五”计划(1986 - 1990)
1. 背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推进。
2. 基本任务
○ 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 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 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3. 执行情况:计划执行过程中,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经济逐步走向稳定。
八、“八五”计划(1991 - 1995)
1. 背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 基本任务:按照国民经济逐步现代化的要求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3. 主要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九、“九五”计划(1996 - 2000)
1. 背景: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等任务,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基本任务: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主要成就: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十、“十五”计划(2001 - 2005)
1. 背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
2. 基本任务: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主要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
十一、“十一五”规划(2006 - 2010)
1. 背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主要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十二五”规划(2011 - 2015)
1. 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2.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3. 主要成就: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取得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十三、“十三五”规划(2016 - 2020)
1. 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 主要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十四、“十四五”规划(2021 - 2025)
1. 背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 执行情况:截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在这期间,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