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打穷三国打富三国,为何中立的我国也在其中?

这场俄乌冲突转眼三年多过去,战场上炮声还在回荡,全球经济却早已被搅得天翻地覆。

乌克兰、俄罗斯和欧盟这三家,本该是直接卷入的“亲戚”,结果口袋瘪得最快;美国、印度和中国呢,反倒趁势捡了漏,贸易账本上数字蹭蹭上涨。

尤其是咱们中国,明明高举中立大旗,为什么也能从中尝到甜头?

​乌克兰本是欧洲的粮仓,黑土肥沃,麦田金黄,可三年战火下来,经济像被榨干的柠檬。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的GDP增长勉强维持在2%左右,但这数字背后是层层叠加的伤疤。

工厂被导弹炸得七零八落,能源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国家银行行长在报告里直言,战争直接拖累了工业产出,失业率高企到15%以上。

外国援助是救命稻草,上半年覆盖了国家预算额外需求的56%,比2024年的73%低了不少,欧盟和美国的钱袋子开始收紧,贷款利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到8月,重建成本估算已超5000亿美元,港口虽开通谷物走廊,但产量只剩战前的六成,农民们望着荒田叹气,家家户户的电费账单翻倍。

泽连斯基政府推的反腐和亲欧政策,本想拉动投资,可现实是外资望而却步,国内通胀咬着老百姓的牙。

俄罗斯这边,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普京的铁腕经济,本靠油气支柱撑腰,可西方制裁像一张大网,从2022年起就把卢布汇率砸了个跟头。

2025年,俄罗斯GDP增长预期降到1%左右,从2024年的4.3%滑坡明显,国防支出占GDP的6%以上,挤压了民生空间。

中央银行加息到16%,试图稳住通胀,可超市货架上的面包和牛奶价还是涨了20%,莫斯科的出租车司机抱怨油价贵得离谱。制裁冻结了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石油出口虽转向亚洲,但价格上限让每桶少赚10美元,炼油厂开工率掉到80%。

到8月,工业巨头开始放假工人,汽车厂和钢铁厂订单锐减,失业阴影笼罩中产阶级。

俄罗斯经济没崩盘,得亏本土企业和黑市灵活转舵,可这适应是饮鸩止渴,长远看,技术封锁让高科技产业卡壳,年轻人出国潮没停,800万人因经济或政治原因跑路,占总人口0.6%。

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强调韧性,可数据摆在那儿:累计GDP损失超12%,老百姓的养老基金缩水,冬天取暖煤都得精打细算。这仗不光耗军费,还在掏俄罗斯的家底,让一代人背上隐形债务。

欧盟本是局外人,却因为跟风制裁俄罗斯能源,自找了场能源噩梦。2022年俄乌开打后,欧盟急吼吼禁运俄气,天然气价格一度飙到300欧元/兆瓦时,现在虽回落,但仍高出战前31%。

德国鲁尔区的化工厂,本是欧洲工业心脏,现在开工不足,工人轮班待岗,失业率升到7%。REPowerEU计划砸了3000亿欧元推可再生能源,可转型慢,风电和太阳能装机虽增20%,但冬天高峰期仍得靠进口LNG填窟窿。

法国和意大利的居民,电费涨了40%,低收入家庭领补贴勉强过冬,超市蔬菜价贵得让人望而却步。

到8月,欧盟能源储备率达90%,但账单总压顶,通胀顽固在3%以上。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和资金,累计超1000亿欧元,德国坦克和法国导弹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可自家国防预算也得加码。

​转到赢家,美国仗着军火和能源双轮驱动,赚得盆满钵满。从2022年起,美国对乌克兰军援超669亿美元,Javelin导弹和HIMARS系统成了热销货。乌克兰进口武器的45%来自美国,占美总出口近10%,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的股价蹭蹭上涨,工厂加班赶产,工人奖金水涨船高。

美国军售全球份额稳在43%,欧洲国家补库存全找它买单,订单流水线忙不过来。能源出口更是一把好手,俄气断供后,美国LNG船队直奔欧洲港口,2024年出口量翻倍,2025年上半年再增15%,得州炼厂日夜轰鸣,每船天然气卖到10亿美元起步。

拜登时代定下的价格上限,本是为制裁俄罗斯,可美国企业坐地起价,欧洲买单。老百姓层面,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卖粮到欧洲,价格高了20%。

当然,美国也掏了腰包,国会辩论援助时吵翻天,但总体看,这仗让军工复合体和能源巨头笑到最后,普通纳税人虽多交税,可就业机会也多了几成。

印度捡了个大便宜,低价俄油成了救星。2022年前,俄罗斯石油只占印度进口1%,现在2025年上半年升到40%,日均180万桶,进口量年增15%。折扣从每桶5美元拉到10美元,印度炼厂如Reliance和ONGC大赚差价,转手卖欧洲,累计节省170亿美元。

孟买港口油轮排队卸货,工人忙着接管,德里贸易部报告显示,这笔钱够建几座医院或学校。到8月,尽管特朗普关税威胁50%,印度还是硬扛,外汇储备胖了圈,卢比稳住阵脚。

咱们中立立场没变,可贸易大门开得更大。中俄贸易从2020年的1000亿刀飙到2024年的2450亿,2025年上半年再增10%,能源和粮食是主力。

俄罗斯天然气管线全线通气,价格是欧洲一半,中国进口量年增30%,发电厂稳供电,居民电费没大动。石油低价买入,仓库堆满,转手或自用都划算,累计节省数百亿。双用货物出口也多,机床和电子元件帮俄罗斯绕制裁,中国企业订单满满。

欧洲公司迁厂潮涌,深圳和上海工厂扩招,经理们签协议时总提“稳定”。人民币结算比例升到90%,银行交易大厅键盘敲得欢,美元霸权晃了晃。这受益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产业链互补:俄罗斯卖资源,中国买原料建工厂。

话说回来,这受害获利,也得警惕风险,全球供应链一乱,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但愿早日太平,让那些战场上的年轻人早日回家。

参考资料

默克尔翻旧账,俄乌打了三年半,欧洲更“炸裂”? 上观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冲突   我国   俄罗斯   欧洲   美国   乌克兰   美元   印度   能源   欧盟   上半年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