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态度
用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人生百态,用热血赤诚的态度来书写世事无常,努力做一个清醒而不麻木的人,认真过一段潇洒但不肆意的人生。
“DeepSeek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大模型免费、开源的,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次技术突破而已。这一次DeepSeek究竟会死在神坛上,还是会在开源里重生呢?”
#deepseek#
令人意外的是,上半年前还风靡全球的“AI国货之光”DeepSeek已经跌落神坛!
据 QuestMobile 推出的《2025年二季度AI应用价值榜》数据显示,其月均下载量暴跌 72.2%,从惊人的八千多万下载量跌至两千多万。
在其他大模型商业化如火如荼的当下,为何这位中国AI界的“普罗米修斯”却陨落凡尘?不仅陷入用户流失的漩涡中,而且APP的市场份额也在一路下跌呢?
有些人认为是技术瓶颈的阻碍,有人认为是商业运营模式的失败...但其实这一切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01
相比于DeepSeek神话的幻灭,像字节的豆包嵌入了抖音生态,而夸克则整合了高考志愿规划。在AI垂直应用领域,其他大模型都在应用端都实现了新的业务突破。
说起DeepSeek在应用端的困境,还是要从用户诟病最多的两个问题说起,一是服务器繁忙的卡顿问题;二是AI的幻觉率。
服务器繁忙对于提升用户体验而言是致命问题。大家兴致勃勃的”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卡住了”,于是就只能盯着那个无限循环的圆圈在那里转啊转的,这漫长的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让人感觉就像度过了几个世纪一般漫长。
这种极差的体验感,相信绝大部分DeepSeek的用户都体验过,这对于刷惯了抖音小红书,满足阈值早已被拉爆的现代网民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这其实真就得怪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
就像360周鸿祎评价梁文锋,说他:“不屑做App搞收费,一心扑向AGI”,也就是这种“重基础研究、轻用户体验”的战略,让整个公司把资源都投入了研发之中。
所以才会出现诸如“官网响应延迟数秒,而竞品已实现毫秒级响应”;“拒绝优化多轮对话(逻辑断裂率超60%)”等类似的现象。
牺牲商业化运营,将算力全部投入研发的战略决策,正是导致服务器卡顿问题的根本原因。
看来比起这商业市场的梦幻“美人”,梁文锋更爱AI世界中的无限“江山”啊。
02
至于AI幻觉加重的问题,其实除了DeepSeek战略选择带来影响外,更重要的还是中文互联网中存在的数据劣质问题。
中文互联网的数据污染是“结构性问题”,像是大量充斥的营销软文、虚假新闻和标题党内容就造成了严重的数据污染。在这种环境下数据清洗的成本远超技术研发本身的成本,就像“在粪坑里洗澡,只会越洗越脏”。
从技术角度来衡量,在中文互联网中想要从10TB垃圾数据中筛选1TB有效语料,清洗成本是英文数据的3倍以上。
另外还有监管合规性的紧箍咒也牢牢的套在了AI大模型的头上。为了满足合规性,模型被迫学习大量经过审查和篡改的官方文本(如删改版新闻),这也让造成了事实逻辑链的进一步割裂。
就像你唐僧一边念经,还一边要孙悟空迎战二郎神一样离谱。
再加上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导致的高端GPU短缺对研发的拖累,DeepSeek虽然用华为昇腾910B替代,但无奈计算效率仅为英伟达A100的82%,且调试耗时还增加了30%。
美来佛的五指山压得这“D大圣”是一点气都喘不过来啊。
再来就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带来的影响,C端用户的体验并非最高的优先级。
DeepSeek是完全B端倾向的战略,其7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企业私有化部署(如金融、医疗定制化方案),像这种场景完全可以靠人工校验来大幅度减少幻觉的出现。
C端用户能贡献的只有品牌和流量,但是变现效率是极低的。因为DeepSeek不同于阿里(通义千问)、腾讯(腾讯元宝)等大厂,它们可以通过云计算等其他关联产业实现流量的高效变现。
所以DeepSeek无论是从商业还是从研发角度来说,都缺少优化AI幻觉的动力。
03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DeepSeek的短期溃败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迂回战术。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AI技术的长期发展而言,生态的塑造远比商业变现的一时成败更重要。
DeepSeek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大模型免费、开源的,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次技术突破而已。DeepSeek没有把技术圈起来,而是选择了开源,嵌入了腾讯元宝、百度等大量第三方平台,间接覆盖的用户甚至超过了1.3亿。
这对于整个中国大模型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有极大助力的,这也能帮助中国更早的突破美国在AI技术与产业上的封锁与垄断的困境。
开源让DeepSeek成为了AI时代的“安卓系统,它无处不在,却无人感知。
但开源的代价便是市场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被快速稀释。
可以说中国AI大模型近半年都是踩在了DeepSeek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在前行的,DeepSeek的开源打响了统一反抗美国霸权封锁的第一枪。
若有一天中国成为了AI技术革命的引领者,想必也都会记得一个名叫梁文锋的人创建的一个叫做DeepSeek的公司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吧。
04
所以说DeepSeek的流量溃败,只是因为它站在了一个比所有同行都更宏观和伟大的视角上在发力,而这种端倪从一开始就已经展露无遗了。
就像梁文锋在2024年7月接受暗涌记者独家采访时便说过:“开源不仅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文化。回馈社区是一种荣誉,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生态的成长。”
过去的30年,我们关注的更多是利润,而非创新。
中国的AI不能一直只做美国的跟随者,那些只关注商业模式大规模盈利的公司是永远无法成为技术领域的先驱者的,因为创新不仅仅只是靠商业就能驱动的,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创造的野心。
英伟达的成功是西方科技生态系统长期合作的成果,而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完整生态。如果说构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生态必须要出现一个引领者,那想必梁文锋所领导的DeepSeek便是那个劈开这混沌天地的盘古大神吧。
那么当DeepSeek成为了中国AI界的“水电煤”,那么对于它的评判标准或许也要从“日活”进阶为“技术渗透率”了吧。
所以这一次DeepSeek究竟会死在神坛上,还是会在开源里重生呢?想必你已经有了答案了吧。
END
如果你在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就请给我来个点赞转发吧!
这是对我创作最大的支持,谢谢。
看完记得及时关注@西陆庭
收看更多好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