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提起董存瑞,几乎没人不竖大拇指,1948年解放隆化战斗中,这位19岁的解放军战士手托炸药包,面对敌人的打击他毫不畏惧,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董存瑞的事迹,完全可以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相提并论,可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烈士,1956年隆化县22万群众联名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却摆了摆手,最后由朱德总司令题了字。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毛主席为啥偏偏“不给面子”?要弄明白这事儿,得从1956年冬天说起。
那年12月,河北隆化县民政科的冀兴坡揣着一沓请愿书,坐了三天三夜火车进了北京,请愿书上盖着全县22万干部群众的红手印,写着同一个请求:“请毛主席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题词。”
冀兴坡后来回忆,他到北京后先找了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说“得请示领导”,让他先住下,几天后,他拿到一封转交信,被指引到政务院找内务部长谢觉哉。
谢觉哉听了情况,让他再去优抚司找邹司长。邹司长倒是客气,可问起题词进展,只说“领袖们还没定下来,您先回县里等”。
冀兴坡不死心,1957年2月开春,他又进京找邹司长,对方还是那句“再等等”,4月,董存瑞烈士陵园筹备工作快收尾了,冀兴坡第四次进京,邹司长终于松口:“题词好了,您来拿!”
冀兴坡攥着那张16开的纸冲进屋子,打开一看,八个毛笔大字苍劲有力,“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可落款不是“毛泽东”,而是“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他当时有点懵:“我们是请毛主席题的,咋成朱总司令了?”
邹司长赶紧解释:“毛主席收到了隆化县的请求,但他觉得自个儿题不合适,特意让朱总司令题的。”
为啥毛主席“不合适”?冀兴坡后来慢慢琢磨明白了。
董存瑞是军人,这是关键,毛主席一生题过不少烈士词,但各有讲究:给刘胡兰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因为她是普通群众,给张思德题“为人民服务”,因为他是烧炭的战士,给雷锋题“向雷锋同志学习”,因为他是解放军战士。
可董存瑞不一样,他是现役军人,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斗英雄。
在毛主席心里,军人的荣誉得由军队的最高统帅来授,并且朱德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由他题词,既符合“党指挥枪”的原则,又能体现军队对烈士的重视。
更让冀兴坡感慨的是,毛主席对朱德的尊重,朱德在1955年授衔时主动辞去元帅军衔,毛主席特意给他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还说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由朱德给董存瑞题词,毛主席这是把“军人的荣誉”交给了最懂军人的人。
1957年5月29日,朱德在题词上落下名字时,特意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八个字,既概括了董存瑞牺牲时的壮举,又点出了军人的使命,为国家舍弃一切。
消息传回隆化县,干部群众先是愣了,接着就懂了,大家凑在一起琢磨:“毛主席这是把更大的荣誉给了董存瑞!”
为啥这么说?因为朱德的题词,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为国牺牲的战士的最高荣誉,朱德是军队的代表,他的题词不仅是对董存瑞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军人的号召:“要像董存瑞一样,为国家舍命!”
后来,董存瑞烈士纪念碑上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成了全国烈士纪念碑的经典题词,好多地方的烈士陵园都照着这个样式刻,为啥?因为它道尽了军人的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而那些毛主席的其他题词,刘胡兰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对平民英雄的礼赞,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叮嘱,雷锋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对青年的号召,可董存瑞的题词,是给军人的“动员令”。
毛主席为啥这么做?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该只属于个人,更该属于国家,真正的荣誉,不该只挂在一个人胸前,更该刻在所有军人的心里。
其实作为后辈,了解完这段往事,才明白毛主席的“拒绝”有多高明。
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压”下董存瑞的光芒,而是把这份荣耀交给了更能代表军人精神的朱德。这一笔,不仅写在了纪念碑上,更写进了中国军人的骨血里。
董存瑞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但他的精神,通过朱德的题词,通过毛主席的“拒绝”,传了一代又一代。
这,就是伟人的智慧。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董存瑞丨那一瞬凝结成永恒,2025-05-25,中国军号
擎天一举——董存瑞,2022-04-03,长城网
董存瑞: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2023-06-11,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