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鲲龙”AG600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证明了其设计符合适航标准,标志着AG600飞机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飞机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作机载系统,它是飞机的“大脑”“中枢神经”“血液”和“肌肉”,飞机要怎么飞,全都得靠它。AG600是我国首个采用全国产化机载系统的国产大型民用飞机。
视频加载中...
据了解,AG600飞机研制建立了“主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国产民机研制范式。国内供应商在整体参研范围、配套层级方面较以往实现大幅跃升,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和集智攻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机载民机产业部副部长 张超:作为首个采用全国产机载系统和设备的大型特种飞机,对推动构建自主安全的民机机载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国内,首次由5家系统集成商独立自主开展了航电、飞控、高升力等核心关键系统的研制任务,此外还带动了近百家设备供应商也参与到研制中来。
据介绍,通过AG600飞机的研制,国内机载供应商逐步建立了民机机载的研制体系,突破了一批工程和适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有效支撑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技术体系和装备能力的形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机载民机产业部副部长 张超:以TC(型号合格证)取证为牵引,我们机载行业实现了全行业适航理念认识和适航工程能力的升级。AG600飞机的机载系统和上千项机载设备,首次在国内按照适航标准,分层分级开展了从系统到设备到软硬件的适航验证活动。
年产10架以上AG600 记者探访总装生产线
AG600飞机的生产目前正稳步推进,一起走进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
视频加载中...
记者来到了位于珠海市金湾区的AG600总装生产线,这里是我国唯一一个可以对公众开放的特种大飞机生产线,里面设有航空文化、总装生产以及科普研学三大展示区。走进总装生产线,一起了解AG600的“出生地”。
走进宽敞明亮的总装车间,一眼便可看到,数架处于不同组装阶段的AG600机身。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结构对接、系统安装和调试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AG600总装负责人马建明介绍,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包括6个站位,“站位”通俗地说就是“飞机所在的工位”。
记者跟随马建明来到了51站位,也就是机体大部件对接站位。该站位的主要工作是把机头、中机身、后机身以及机翼垂平尾结构的主体工作全部对接起来,也可以称之为把飞机的骨架完完整整地搭建起来。
随后又来到了41站位,马建明介绍,41站位是系统安装与调试站位。
如果把整个飞机比作一个人体结构的话,51站位是搭建“骨架”,41站位就相当于填充“血管”,以及“神经系统”。
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模块化、柔性化为基础的、全自动对接调姿测量系统为特征的站位式脉动总装生产线,生产线满足年产10架以上,根据订单可随时增加产能。
马建明介绍,当飞机从前面站位转移到后面站位时,有固定节拍。比如每50天往下移动一次,这样就能形象地看出它每次脉动一下、每次脉动一下,所以脉动生产线就是以固定的节拍往下流转飞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杨潇 李宁 陶嘉树 曲柏宇)
责任编辑:魏韫桐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