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荔枝冰冻
编辑|影娱先锋
71岁的陈佩斯对着镜头深深鞠躬,眼眶泛红。
“对不住大家,《戏台》要晚几天跟大家见面了。”
这部筹备5年,他抵押房产才拍完的电影,在上映前突然宣布延期。
这背后是排片压力?还是另有隐情?
刘宇宁的直播无意间撕开了一角。
2025年7月14日,电影圈暗流汹涌。
北京某影院数据后台正在上演惊心动魄的排片争夺战。
《你行!》,电影版《长安的荔枝》突然提档至7月18日。
多部影片同时上映,共八部影片扎堆厮杀。
原计划7月17日上映的《戏台》,起初备受影院青睐,多家院线提前承诺的排片比例至少有15%。
毕竟,无论是陈佩斯的金字招牌,还是话剧原作积累的口碑。
都让业内对这部电影的市场表现充满期待。
然而一夜之间,整个周末的排片资源瞬间变得异常紧张。
《戏台》的排片预估比例更直接降到了个位数,黄金场次更是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陈佩斯面对镜头无奈官宣延期至25日。
坦言是为了避开热播电影的正面交锋,可以让《戏台》拥有更好的放映条件。
尽管延期会让观众有些许失落,但他坚信这个决定。
看来这部电影的播出之路,必定像它的筹备之路一样布满了荆棘。
《戏台》的筹备堪称一场与现实困境的持久战。
它改编自9.2分神级话剧,陈佩斯自导自演,黄渤、姜武等实力派加盟。
剧组为还原民国戏台,跑遍12省找老物件,一块雕花屏风改了5次。
从2018年筹备到拍完,陈佩斯经历换资方、资金断裂,甚至和妻子抵押房产才凑够钱。
138分钟的初剪版宁死不剪成90分钟,最终咬牙定在125分钟。
只是当观众都翘首以盼,延期的消息却突如其来。
这不仅影响了影片的上映节奏,更可能使前期积累的观众期待值有所下降。
陈佩斯道歉视频中那无奈疲惫的神情和那一句“让您久等了”,又藏着多少不甘。
这则视频发出后,短短两小时内转发量就突破了10万。
评论区里满是观众的理解和心疼。
就在观众为《戏台》的延期感到惋惜时。
演员刘宇宁的一场直播成了关键线索。
这位以直爽著称的年轻演员,无意间揭开了电影市场竞争的灰色地带。
“有些片子为了抢排片,会在数据上动手脚,预售时狂刷低价票造热度,影院看数据好就会多排场次。”
他还进一步点破:除了刷预售,买热搜、刷好评也是常见操作,目的就是靠虚假繁荣吸引观众。
这番话虽未明指,但网友很快联想到《戏台》的处境。
有细心网友发现,《戏台》延期前后,同期某新片的预售数据透着诡异。
大量9.9元低价票集中在凌晨、上午等冷门场次。
而且购票账号明显是批量操作,短时间内竟冲上预售榜首。
相比之下,《戏台》的预售策略则显得格外“佛系”。
不搞低价促销,点映票价甚至略高于普通影片。
即便如此,五城点映上座率仍超90%。
观众的评价也以自发分享为主,很少有统一模板的好评。
有业内人士直言“不按套路出牌,反而成了劣势。”
而《戏台》的发行方则表示,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些手段。
有工作人员透漏:“陈老师要求只靠作品说话,不要搞这些歪门邪道。”
在这场“数据博弈”中,坚守底线的《戏台》或许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资本算尽了流量,却低估了人心。
《戏台》延期的消息传出后,观众们的反应出人意料地一致理解和支持。
在陈佩斯的致歉视频下,评论区被“等得起”“我们陪你”等留言刷屏。
短短一天内就积累了超过50万条评论。
7月17日上海某影院,仅开放30%的座位10分钟售罄,影院紧急加开凌晨一点场。
有观众晒出角落座位的票根。
“就算坐台阶也要看陈佩斯的戏!”
点映三日票房突破2000万,上座率飙至92%,创下文艺片神话。
年轻人的自发安利,交口称赞:
“笑着拍大腿,哭着抽纸巾”“等了32年就为这张票!”
更震撼的是购票平台涌现的近8万条观众好评,口碑持续发酵。
演艺圈的前辈和同行们也站出来为《戏台》发声。
北京首映礼上,朱时茂看着银幕泪如雨下:
“佩斯跪在戏台上喊‘是为了活命啊’,我哭得停不下来......”
这对因版权问题被封杀27年的老搭档,在观众掌声中紧紧相拥。
潘长江的震撼三连“值!值!值!”
蔡明“鼻涕直流”的动情,都在印证这部荒诞喜剧的锋芒。
在这个流量称王的时代,《戏台》可谓是纯粹之至。
不请流量明星,全是实打实的演技;不用特效,全凭演员真实实力。
没有强行堆砌的套路,坚持用荒诞手法讲特殊年代里戏班的故事。
对于自己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陈佩斯的真诚、用心,足以让整个娱乐圈脸红。
官媒的集体发声也对《戏台》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发文:“排片不该是资本的游戏,观众有权看到多元作品。”
《光明日报》力挺:“当市场只认流量,终将失去真正的艺术。”
截至7月23日,200余家影院紧急回调排片,预售涨幅达160%。
资本围剿的修罗场上,观众用票根投出了最有力的反对票。
这些支持,让陈佩斯深受感动,陈佩斯在路演现场含泪道:
“不是大家欠我电影票,是我欠大家一部电影。”
这话让多少流量明星羞愧?
资本能操纵排片表,却操纵不了人心。
观众才是真正的“角儿”。
刘宇宁的呼吁指出了行业顽疾。
当排片完全交由数据模型,艺术多样性正被绞杀。
演员为争流量,不顾内核提升,恰是职业寿命缩短的元凶。
陈佩斯在32年前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中就有这么一句。
“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如今听来竟像预言。
《戏台》点映逆袭证明,口碑才是最长效的流量。
7月25日,《戏台》即将正式上映。
无论最终的票房如何,这部电影已经赢了。
它赢在了观众的心里,赢在了对艺术的坚守上。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好作品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们愿意等,因为值得。”
而这场艺术与市场的博弈,最终的评判者,从来都是观众。
部分参考资料:
北青网娱乐|欢喜传媒收入与利润起飞,最新片单陈佩斯《戏台》等重磅项目在列
澎湃新闻|从话剧到电影,陈佩斯的《戏台》没丢魂
中国日报网|《戏台》在线民国众生相 首次海外巡演赢得满堂彩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