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能源圈炸开了锅!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 14 家央企扎堆抛售新能源公司股权,尤其是国家电投,2025 年以来一口气卖掉 7 家,占总数的一半。这操作让不少人慌了神:央企这是要退出新能源赛道了?
1. 央企 "甩卖" 背后的真相
先别急着下结论。国家电投这次转让的项目可不简单:汝州协鑫光伏 55% 股权底价 1.73 亿,江陵县协鑫光伏底价 2.14 亿,都是真金白银的大项目。但仔细看财报就会发现,这些公司 2023 年营收普遍下滑,部分甚至亏损,负债率居高不下。说白了,央企这是在 "甩包袱"—— 把低效资产变现,腾出资金投入更赚钱的领域。
国家电网的动作同样耐人寻味。4 月 12 日,国电南瑞和国网英大突然宣布股权划转,直接原因是 "落实国资委法人层级压减"。啥意思?就是以前层级太多、管理太乱,现在要精简结构,让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这招在国企改革里叫 "瘦身健体",目的是提高效率,可不是要放弃新能源。
2. 政策东风: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这波操作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大调整。2025 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资委明确要求国有资本向新能源、电网数字化等领域集中。简单来说,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淘汰落后产能,拥抱新技术。
经济学家余丰慧一针见血:"这不是战略撤退,而是投资组合优化。" 新能源行业技术迭代太快,今天的香饽饽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央企通过转让股权回收资金,再投入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这才是高瞻远瞩的布局。
3. 行业洗牌:新能源进入质量竞争时代
有人担心,央企退出会影响新能源发展。恰恰相反,这标志着行业从 "跑马圈地" 转向 "精耕细作"。国家电投转让的项目总装机超 3.2GW,交易估值约 180 亿元,这些资产流向社会资本后,能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效率。而央企腾出的资源,将用于攻克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技术难题。
三峡集团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不仅转让开封平煤北控新能源 50% 股权,还把长江电力 9.79 亿股划转给长江环保集团,摆明了要在生态环保领域大干一场。这种 "退旧进新" 的策略,正是行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4. 未来已来:新能源的星辰大海
站在碳中和的历史节点上,央企的调整释放了强烈信号。未来,他们将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国家电投计划在 2025 年前建成 10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攻关氢燃料电池和储能系统;国家电网则加快特高压建设,打造 "全球能源互联网"。
更值得期待的是,央企正在探索 "新能源 + 生态治理" 模式。比如国家电投在青海的光伏项目,不仅发电还能治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种模式一旦成熟,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
这轮股权转让,本质上是央企在能源革命中的一次 "换挡加速"。甩掉低效资产,聚焦核心技术,央企正以更轻盈的姿态拥抱未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更稳定的能源供应、更清洁的环境,以及更多的投资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中国能源行业的华丽转身!
(本文数据来源:华夏时报、新浪财经、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