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湖南的城市,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省会长沙,网红、新一线这些标签让它成为“湖南第一城”,但说到第二城,多数人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长株潭一体化里的株洲或湘潭,但答案却不是大多数人预料的那样:一座低调的千年古城,静静躺在洞庭湖和长江交汇之处,以低调姿态坐稳省内经济第二把交椅,它就是岳阳。
岳阳,古称“巴陵”“岳州”,建城历史超过2500年,东靠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长江,是湖南省东北部的重要城市,全市面积大约1.5万平方公里,包含3区4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约500万,岳阳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中游地区的区域中心,湖南省确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二十余年位居全省地市州第一,位列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融合楚湘文化与江湖水网的秀美,叠加“鱼米之乡”自然禀赋与工业、港口的现代动能,走着自己的路。
岳阳具有区位价值,它是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北大门”,是全省唯一的临江港口城市,地理优势在于位于湘江与长江交汇的要塞位置,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连接东边的起点与西边的终点,在地域联动上往南可以紧密联系长株潭都市圈,往北可以无缝衔接武汉城市圈,有天然的区域协同发展作用,水运资源倚仗洞庭湖与长江,使之成为湖南对外贸易的主要交通枢纽口岸。政策方面,岳阳担负起湖南融进长江经济带主阵地的重任,叠加了省域副中心,国际贸易口岸等诸多战略规划的标签,其辖下范围涵盖湘北甚至更大范围,凭借江湖交汇所围合出的辽阔平原地带,农业生产丰饶自古以来就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给城市发展赋予了一定的基础。
岳阳经济支柱的形成,把“黄金水道”和产业体系融合起来,通过全球50强港口岳阳港,打造以现代物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工产业表现亮眼,炼化到精细化学品的全链条构成,港口经济带动大宗商品贸易加工及综合服务兴旺发达‚让岳阳变成湖南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它不仅是省内最早gdp突破5000亿且非省会的城市,岳阳经济总量一直稳坐湖南第二的位置,其经济结构和规模在中部地级市里也名列前茅,这些年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良向高端化转型,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开放型经济成绩突出,外贸进出口增速远胜全省平均值,凸显岳阳国际贸易口岸的特点。
岳阳立体交通网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大底色,就水运来讲,岳阳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节点,吞吐量全球领先,集装箱航线遍布国内外主要港口,是湖南通江达海的唯一窗口,陆上交通形成“大十字”架构,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纵贯南北方向,沪昆铁路联络东西两端,京港澳高速和杭瑞高速在岳阳交汇,构成覆盖全省并辐射全国的高速路网,空运依托岳阳三荷机场开辟诸多国内航线,补充完善“水陆空”三位一体综合枢纽拼图,市内交通不断改进,城市快速路和跨湖通道创建,各个组团彼此联系速率得到优化改善,这样一种系统服务当地产业外,也加强岳阳在湘鄂赣毗邻地区的物流中转地位。
岳阳高等教育把塑造应用型人才当作突出特点,湖南理工学院是岳阳本地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设有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群,跟本地石化,装备制造产业联系紧密,其科研实力在特种密封,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长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侧重做职业技能训练,设置港口物流,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专业,给岳阳港和工业区供应技术型人才,依靠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基地,促使产学研联合更新,在石化环保技术,杂交稻育种等领域有所冲破,教育资源在布局上虽然比不过省会‚但是做到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变成支撑岳阳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智能支持。
岳阳旅游的吸引力来自“名楼、名水、名文”独特的融合,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是城市的灵魂,它始于三国时期,因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闻名,它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建筑,登上岳阳楼远眺,八百里洞庭湖的浩渺烟波尽收眼底,呈现“衔远山,吞长江”的壮观景象。与岳阳楼遥相呼应的君山岛位于洞庭湖中心,保留着湘妃竹、柳毅井等爱情传说遗迹,体现生态与人文的双重价值,新开发的屈子文化园用来纪念屈原投江殉国,传承楚辞文化,南湖风景区被定位为城市休闲绿心,打造环湖生态景观带,这些资源形成“江湖名城”的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来感受历史与自然的双重馈赠。
岳阳这座常常被简化为“旅游标签”的城市,却是湖南经济版图中稳定而重要的基石,它用不显山露水,依靠港经济带动城市发展的脉搏,依靠产业为城市发展增添后劲,岳阳这座不浮夸的城市,将千年文脉化作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