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潮来了!超5万家酒楼倒闭,现在谁还去大酒店吃饭?


又一家知名酒楼关门!北京富临饭店已于10月15日终止营业。


这是富临餐饮集团今年关闭的第4家门店。


继广州北京路的富临皇宫五月花店3月底闭店后,安华汇店也于6月底停业。


开在香港旺角黄金地段的太子富城火锅海鲜酒家,属富临集团旗下品牌,从2005年开始营业,陪伴香港人20年,却在8月贴出了“光荣”结业的告示。



在诸多商场餐饮、连锁餐厅、主理人小店争奇斗艳、相互斗法的当下,重资本的酒楼业态似乎已经后继无力,败下阵来。


许多以前人来人往的大酒楼,如今却门可罗雀,接二连三地关门停业、闭店转让。


大型酒楼持续离场,集体承压,是否预示着该业态即将谢幕,被时代抛弃?





在过去的几个月,做二手餐饮设备生意的“餐饮收尸人”们非常繁忙。


广东某位二手老板说,来询问回收价格的大酒楼,已经占到了整体咨询的一半,光是8月份,咨询量就超过了前三个月的总和。


“场地超过1000平米的酒楼,都在加速退场。”


夏天时还在红红火火地街边摆摊卖早餐、中午做自助食堂的大酒楼,似乎转眼间,已经在悬崖上排好了队,只看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何时落下。



事实上,这场酒楼餐饮的寒潮,去年便已初现端倪。


从小笼包鼎泰丰关停14家华北市场门店,到上海誉八仙酒楼、玉芝兰相继闭店。从广州渔民新村门店数量砍半缩减至12家,到美心集团翠园关闭位于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


久负盛名的酒楼们一次又一次收缩版图,想要在困境中咬牙坚持。然而,今年5月出台的“禁酒令”,就像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让酒楼的业务崩塌一发不可收拾。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北上广、深津杭,以及香港等大城市,今年关门结业的老字号门店就超过了50家,且大多不是刚开三五年的新分店,而是已经经营了十几二十年的老铺面。




广州陶然轩二沙岛分店,是一家有20 余年历史的五钻级粤菜酒家,7月份人去楼空,只留下倒在地上碎裂的字画。


香港稻香酒家开在广州越秀的万斯店,走过十几年坎坷平顺,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夏天。


上海顺风大酒店入不敷出,拖欠房租水电与员工工资,引发后厨师傅集体罢工,8月份正式闭店。


就连顺德这样饮食氛围浓厚的地区,也有多家超过20年的街坊食堂陆续“执笠”。门口有着“三只大笨象”的太和庄,陈村的餐饮代表锦龙清晖酒楼,毗邻清晖园景点的顺德新世界……



有网友感叹,看着老字号关门闭店,就像看着自己的童年一点点模糊。


曾经兴奋地跟着父母参与酒席,在灯火辉煌的酒店大堂里打打闹闹,再吃两口家乡味道的烟火记忆,已经消散一空。





尽管有食客惋惜,赶在老字号正式结业前多“帮衬”几次,甚至屡屡出现结业前几天座无虚席的魔幻场景。


可现实的经营困境如此冰冷,不会因人情而纾解半分。


首当其冲的,是让人喘不过气的成本压力。




在过去二十年,酒楼曾是奢华、高端、气派的代名词。


选址在最黄金的地段,超高超阔的大堂,闪耀大气的水晶灯,在角落摆放大花瓶和框架字画,都是它的标配。


走在海鲜水产挑选区,如同步入了小型水族馆;各种烧腊斩料、老火靓汤、抛印度飞饼的橱窗,像庙会摊位引人驻足;每个包间都有专属名字,分布在宛如迷宫的走廊两侧。



大型门店、高人力配置、奢华装修,这些过去让酒楼老板们引以为傲的“竞争壁垒”,如今都成了压垮现金流的“吞金兽”。


结业时曾引起行业热议的30年老店东江海鲜酒家,有分店每月光房租就超过133万。


每天一开门就出账4.5万,再加上一刻不停商业水电支出、上百位厨师与服务员的人工,每日成本高得吓人。




其次,是宴席消费潮流已然变化。


各种宴席作为酒楼营收大头的业务,近年来被其他餐饮业态大量蚕食。


像团圆饭、中秋宴、生日宴这种家庭聚会,许多人开始选择有多种娱乐的商场餐饮,或者更新鲜、实惠的郊区农庄。


婚宴、满月酒这类“人生大事”,受到结婚率、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影响,需求已大幅萎靡。况且在婚礼这件事上,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喜好完全不同,他们不再看重“排场”,偏好定制化、有故事感的小众婚礼。





喜欢户外的搞草坪婚礼、海滨婚礼,喜欢二次元的搞COSPLAY婚礼,喜欢国潮的搞汉服文化婚礼,喜欢新奇的搞咖啡厅婚礼。


不光仪式得独特,还要出片、拍微电影,需求林林总总,都不是酒楼的红幕布大音响能满足的。


而商务宴请受“禁酒令”影响非常大,此令一出,连二、三线城市都备受打击,酒楼纷纷关门。


加上许多80、90后高管对“酒桌文化”并不推崇,比起喝酒吃饭,他们觉得约在咖啡店商务洽谈更高效。哪怕一定要宴请,也倾向于选择私密性更好的私房菜,或者装潢更有特色的主题餐厅。



最后,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升。


社交媒体的兴起,既能让一家餐厅的好口碑不再局限于食客的口口相传,引来千里觅食的粉丝,也会让坏印象持续发酵,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翻看许多网络平台上老牌酒楼的评论区,不乏消费者对价格、菜品品质、服务态度的质疑。


一些酒楼光靠吃“老街坊”的本钱,转型缓慢,菜单几十年没怎么变,没法给新顾客提供丰富的用餐体验。或迫于成本压力,把新鲜现做换成了预制菜包,丢失了以往的好滋味,老客自然流失。




当消费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踩雷中失望而归,酒楼就慢慢变成了“又贵又不好吃”的代名词,长此以往,关门闭店也在情理之中。





当一道道市场变化的难题摆在面前,传统酒楼想要留住食客的味蕾,就必须给出答案:如何在平衡好成本与品控的基础上,给消费者提供额外价值?


一批率先转型的酒楼或许已经探索出新方向,实现了客流量与营业额的双增长。


有的酒楼和传统文化玩在一起,从单一餐饮空间转向“文化体验综合体”。


徽商故里安徽骆岗店把徽州鱼灯、徽墨、徽剧等 20余项非遗项目融入空间设计以及菜品中,在一顿饭中带给食客多重体验。



西安饭庄直接链接文旅行业,做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用光影技术让人体验3000年陕菜历史,一条龙满足家庭周末出游和美食需求,一年接待50万食客。


广州酒家打造月韵西关美食文化体验馆,怀旧风格充满粤韵风华,搭建可打卡拍照的园林,虽然价格比普通店高,但生意还不错。



有的酒楼和年轻人玩在一起,积极开发有创意的新品,做中档自助餐,持续吸引年轻人流。


陶陶居研发芝士糯米鸡、水牛奶菠萝包等创新点心,用火龙果汁上色做金鱼饺,以高颜值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卡单品。


上海王宝和中秋大闸蟹自助,人均300元就能畅吃大闸蟹,每天限量200个的蟹粉鲜肉月饼引来无数人争相排队。


全聚德天津店也推出168元烤鸭主题自助餐,令年轻客群占比从 30% 提升至 55%。



有的酒楼和流量玩在一起,老板下场做IP、做直播、教做菜、发优惠、引客流。


美食博主“张家二少”,父辈1996年开始经营张记粤菜,作为年轻的餐饮二代,他通过拍搞笑视频宣传自家餐厅,门店几乎每日都爆满。


有酒楼把平日主管后台的大厨推到台前,拍视频教街坊做美食、煲靓汤,以亲民形象吸引大量客流到店消费。


聚福山莊积极投身抖音直播,一日直播最大GMV超150万元,让很多人重新认知了这个老品牌。


同时,餐厅通过线上数据,精准分析什么套餐受欢迎,哪些优惠券年轻人爱囤,通过运营真正把“流量”变成了“留量”,票券核销量超过40%。



其实,这些传统酒楼面临的困境,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几年,有太多曾经的“顶流”退出历史舞台。


9年倒闭了7万家的KTV,如今只能靠老人们在里面打牌,跳广场舞撑场子。


网吧,曾是年轻人的“天堂”,在过去的四年,已经倒闭了5万多家。


还有这个国庆节,无人问津的“农家乐”,成了第一批血亏的老板。


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风口”,有时候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时代莫名其妙地抛弃了你。


究竟是站在旧时代的风口,继续等风来,还是及时调整风向,迎接下一个风口,是所有此刻在苦苦挣扎的行业,要面临的命题。


-END-


参考资料:

品牌观察官:《资金链断裂、接连关店!上海26年老字号撑不住了,网友:青春消失了》

红餐网:《传统酒楼遭遇转型阵痛,这个30年的老字号凭啥逆势增长?》

北青网:《华强北33年老店明香酒家歇业 市场变化令传统酒楼陷困局 餐饮老字号如何转型突围?》

齐鲁晚报:《壹点调查|开业23载悄然闭店,老牌饭店如何找到转型新“坐标”》

作者:几砚尘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美食   大酒店   酒楼   餐饮   酒家   老字号   食客   关门   婚礼   广州   上海   餐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