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早饭吃得越晚,活得越久,越长寿?医生:尽量别晚于这个点

清晨7点,老旧小区的楼下已是热气腾腾。68岁的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刚刚从公园晨练回来,却不急着回家吃饭。“听说早饭吃得晚,反而更长寿!”邻居大妈悠悠地说。

李大爷想起这阵子一直有人在群里转这样的信息:“早饭越晚,寿命越长?”

但上个月体检,他却收到了医生的警告:“李大爷,您的血糖有点高,肝功能也偏差,这和平时作息、饮食拖延关系很大!”

一时之间,他和很多邻居犯了嘀咕:早饭到底什么时候吃最好?晚吃真的更健康吗?我们是不是被谣言蒙蔽了?

究竟,早饭的时间和我们的健康、甚至寿命之间,隐藏着哪些秘密?尤其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黄金时间点”。先别着急往下拉,答案比你想象中要出乎意料。

早饭吃得越晚,真的对身体好吗?专家有话说

随着自媒体“长寿早餐法则”盛行,很多老年人怀疑是不是早点饿着、推迟吃饭,才更有利于健康。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一项涉及近5万老年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早餐吃得过晚(早上8:30以后)的人,Ⅱ型糖尿病风险较正常早餐组高出18.1%,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心梗)风险提升11.2%。

不仅如此,“空腹窗口”拉长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王晓明指出:“早餐本就为夜间禁食补充能量,如果空腹时间过长,身体‘饥饿激素’水平升高,不但影响基础代谢,反而会损害胰腺、肝脏功能。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以为忍忍饿就能让血管更干净,其实“过度饥饿”会让血糖反应更剧烈,诱发低血糖或高血糖波动。

研究表明,长期忽视早餐,容易让中老年人陷入能量代偿陷阱:上午精神萎靡、易疲劳,午餐反而暴饮暴食,更增加肥胖、动脉硬化风险

坚持推迟吃早餐,身体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

很多老年人会说:“我习惯了,不觉得饿。”

但医学数据显示,长时间晚于8:30吃早饭,会带来不容忽视的3大隐患,尤其是慢病患者要警惕。

血糖波动明显加大。 英国《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曾公布,餐前过度空腹超过12小时的人,早餐后2小时血糖飙升幅度比正常人高出约15.6%,尤其是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人群,血糖控制变差。

肠胃功能变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调研数据显示。早餐过迟人群的胃酸分泌紊乱率接近26%,易出现胃胀、消化不良、恶心等问题。长期忽视规律进餐,还会加重慢性胃炎或胃溃疡。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2020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大型随访数据,早餐迟于9:00的人,5年内发生心梗或脑卒中的概率约提升10%左右,尤其具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栓塞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风险更高。

建议这样做,把握早餐黄金时间点,健康事半功倍

很多老人问:“那我到底几点吃早饭才最合适?”

来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的权威建议是: 早餐时间以起床后30~60分钟、最好不晚于7:30-8:00为宜

这个时间段,人体基础代谢正好启动,激素、酶分泌也最平稳,有利于吸收、降低疾病发生。

想吃出健康,不妨记住以下3个实用早餐方法:

坚持“一定要吃”原则。 不要因事拖延早餐,“不饿就不吃”实则伤身。不少研究发现,从不吃早餐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出16%

早餐“吃好”,营养均衡。 推荐搭配:一份全谷物(燕麦、全麦馒头)、一杯蛋白质(鸡蛋、豆浆、牛奶)、一份新鲜蔬果,既能稳定血糖,也改善大脑早晨供能,避免能量断档。

避免高油高盐高糖。控制时间,不要拖延。 尽量固定在7:00-8:00之间。身体逐渐适应规律作息后,饥饿感和消化都会“准点到岗”,反复熬夜、拖延也会随之改善。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早餐时间与心脑血管风险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 202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老年营养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养生   吃得   老年人   早饭   医生   早餐   血糖   风险   健康   时间   基础代谢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