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浏览器国内版9月29日终止运营,账号数据将彻底删除”——7月27日,这则提示弹出在无数老网民的电脑屏幕上,宣告着一个互联网时代符号的退场。
曾几何时,火狐是抗衡IE浏览器垄断的“屠龙少年”。2007年进入中国时,它凭借首创的标签页、广告拦截功能,以及远超IE的响应速度和安全性,迅速俘获技术爱好者的心,最高拿下全球超30%市场份额,2008年更是创下24小时下载800万次的吉尼斯纪录。那时的它,是电脑城装机员的首选推荐,是高校实验室和程序员的生产力工具,定义了一代人的浏览器使用习惯。
但今时不同往日。2025年,火狐全球市场占比不足2.5%,中国内地仅0.88%。国内版的停服,甚至没引发太多惋惜——评论区满是“恭喜特供版寿终正寝”的声音,老用户吐槽其广告泛滥、资讯低俗,网页兼容性差;国际版也好不到哪去,前有Chrome垄断,后有AI工具和社交软件冲击,连主流网站都时常将其拒之门外。
火狐的衰败,早已埋下伏笔。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它自研手机系统失败,错失与Android+Chrome生态竞争的机会;作为非营利机构,其收入高度依赖搜索引擎版税,2023财年6.53亿美元收入中近5亿来自于此,缺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国内特供版为适配市场,背离了“干净清爽”的初心,最终被用户抛弃。
更值得深思的是,火狐的退场,也是浏览器时代落幕的缩影。如今的年轻网民习惯用App获取信息,B站看视频、抖音刷资讯、微信聊天,主动用浏览器搜索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不少00后成了“电脑文盲”,连基础的下载、解压都不会。互联网从开放的“链接宇宙”,变成了App割据的“信息孤岛”。
从抗衡垄断的“神话”到即将消失的“回忆”,火狐的命运令人唏嘘。你是否用过火狐浏览器?对于它的退场,你是觉得可惜,还是认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