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汉半夜心梗离世,医生提醒:夜间再口渴,也不要喝这3种水

夜深人静,窗外只有隐隐的风声。65岁的赵大爷在床上辗转反侧,感觉口干舌燥。

他小心翼翼地下床,踱步来到厨房,打开冰箱门,倒下一大杯透心凉的冰水,咕咚咕咚喝下。片刻后,只觉胸口像被重锤猛击,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

家人紧急拨打了120,终究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医生遗憾地摇头:“夜间再口渴,也别这样喝水,尤其是这3种水,老年人千万要避免。”

大多数人觉得喝水无害,甚至认为夜间“补水”对健康有益。然而,对于心脑血管并不健全的中老年人来说,错误的饮水方式反而可能在深夜成为致命的导火索

赵大爷的不幸离世再次给许多家庭敲响警钟:喝水这件“小事”,也暗藏健康大险。究竟哪三种水,夜间口渴时最该避免?

为何看似寻常的行为,反而是心梗的“隐形推手”?尤其是第2种,很多人都以为它能“提神养生”,其实恰恰相反……

喝水,为何在夜里成了心脏的“苦主”?专家解读潜在风险

不少心梗急救案例显示,夜间突发心梗多集中在凌晨1-4点。这段时间,人体自主神经支配心脏的保护性降低,血液流速较慢,血管容易痉挛收缩。

特别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易隐藏风险。一项数据表明,65岁以上人群心梗年发病率约为2.5%—3.2%,远高于年轻人。

夜里突觉口渴,选择错误水温或饮品,会给本就脆弱的血管带来突变性刺激,加速心脏负荷飙升,让心肌在短时间内供血受阻。

多项权威调查指出,心梗高发的夜间诱因中,饮用不当饮品排在前三。医生总结,“夜宵三水”尤其危险,每一种,都是老年人心脏健康的拦路虎。

半夜千万别喝的3种水,你中招了吗?尤其是第2种,太多人误会了

冰水或过冷的饮品

不少人喜欢夏夜喝冰水解暑,其实对心血管极为不友好。冰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本就硬化或狭窄的动脉更易出现堵塞梗死,而心脏需加倍用力泵血。

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中有超过28%晚间发病前饮用过冰水或冷饮。医生提醒,尤其是冬春季血管收缩本就明显,深夜喝冷水更是雪上加霜。

浓茶或高咖啡因饮品

许多中老年人晚上喜欢用浓茶“暖胃”、“消食”,甚至喝一杯咖啡助眠。然而,浓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茶碱会显著刺激中枢神经与心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

夜晚血管收缩、心率不稳时,这种刺激很可能引发供血骤停。一项涵盖1200例夜间心梗的医学回顾显示,睡前饮浓茶者心脏事件风险增加19.4%。

果汁或甜饮料

有些人喜欢夜间用橙汁、苹果汁等“解口渴”。但果汁含高量果糖,短时间大量摄入容易升高血粘度、使血管负担加重。高糖分还会引发血糖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突发风险。

这一危险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尤为突出。数据表明,夜间饮果汁者心梗风险是喝温白开水者的1.6倍以上

对抗夜间心梗,医生建议牢记这五点

养成安全饮水习惯,是夜晚“护心”关键。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

选择温开水,控制份量:夜间饮水建议选室温或37℃左右的温开水,每次不超过150毫升,切忌牛饮。

避免刺激性饮品:睡前2小时,坚决不碰茶、咖啡、果汁、碳酸饮料和酒精,防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被干扰。

定时饮水、不过量:白天分多次小口饮水,入睡前可适量饮用,避免夜间口渴导致大剂量饮水,减少起夜次数和心脏突负荷。

监控慢病,定期检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定期体检,规范药物治疗,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隐伏。

科学作息、避免夜晚剧烈运动:晚上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过激,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是心脏稳定运转的基础。

还需特殊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反复胸闷、夜间心绞痛、突发性胃痛和凌晨心率异常,都是心梗的“前兆”,若出现请务必立刻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夜间饮水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关系研究》

《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管理指南(20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养生   口渴   老汉   夜间   半夜   医生   心脏   饮水   血管   风险   脑血管   浓茶   饮品   冰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