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娱热搜榜时还愣了两秒——前一分钟刷新时,那条关于“小棒子”的讨论还只有两位数的转发,再点刷新,词条已经带着“热”字蹦到了高位,连话题广场的评论都从几十条疯涨到上千条。
没人说得清这股热度是从哪冒出来的。既没有营销号批量下场带节奏,也没有大V转发助推,最初只是几个零散的帖子提了句“小棒子今天的行程”,评论区刚凑够两位数的讨论,词条就像被按了火箭按钮,直接冲上了文娱榜前列。
点进话题广场一看,风向更是耐人寻味。有人追着问“‘小棒子’到底指谁”,有人吐槽“这点事儿也值得上热搜?”,还有人翻出之前的旧闻调侃“怎么每次他有点小动作,都能被揪着上热搜”。明明讨论的内容零散又细碎,连张清晰的现场图都没有,却硬生生撑起了近万条互动,连路人都忍不住疑惑:“这关注度,到底是真路人在意,还是有人故意盯着?”
更有意思的是,热搜挂了半小时后,才有营销号慢悠悠跟上“蹭热度”,但此时话题已经自带流量——有人扒他当天的穿搭,有人猜他接下来的行程,甚至连他助理递水的动作都被放大讨论。仿佛只要沾了“小棒子”三个字,哪怕是芝麻大的事,都能瞬间变成文娱圈的“焦点”。
看着还在攀升的热搜排名,突然觉得有点荒诞:明明是两位数讨论量起步的小事,却能秒冲文娱高位,到底是谁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又或者说,这种“逢他必热”的怪象,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