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十八岁,是我二十八岁的口号。这才几年啊,我就喊不出来了。
小的时候,谁家有人去世了,看那远处搭起的灵棚,害怕的晚上睡不着觉。
如今,接到有人去世的消息,会像当初父母一样,把孩子托给别人照顾,自己去吊唁,在灵棚跟前,安慰着失去亲人的家属。
小时候的那种,对世去人的恐惧,变成了惋惜。还有一种,共情。
到了我们这个岁数,不得不面对的,就是以前在我们眼里的大人,他们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我不会和父母谈论各种丧葬事宜,说到这样的话题,我就会避开。好像这样,父母就不会老,还年轻。
可私下里,我会了解,我会看别人如何送老人。
我不想,如果真的到了那天,我除了哭就是哭,撑不起来,让老人的身后事不圆满。
小时候,父母领着我。如今,是我领着父母。
他们最大变化是什么?就是有什么事,会第一时间找你。即便是买双鞋,他们也会叫你去。办个电话卡,也得要你陪着。
我也想不通,这是我以前那无所不能的父母么?我记忆中,我爸是那种,哪都能找到的地图。我母亲,是那种什么都能办的能人。
他们不再用商量的语气跟我说话,而是询问。好像岁数,偷走了他们的技能,让他们越来越笨拙。
我们得耐心给了孩子,面对父母,却多了不耐烦,有时候,会嫌弃父母的无知。
可我们明明就是踩在父母得肩膀上,才会比父母生活的更好的受益者。
我反思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父母年轻的时候,在我们眼里心里,是无所不能的。在我们的意识里,他们就应该是什么都会的。
可我们不知道,他们因为年纪大了,他们的智力在退化。在我们眼里,简单容易的。他们会觉得复杂,记不住。
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要接受的事实,我们老了,也会一样的退化,如同他们一样。
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份耐心,那份宽容,那份管控,分一点给父母。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
这样,老人得到的关心多一点,孩子的自由多一点,我的亏欠就少一点。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