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是个大日子。
Temu、SHEIN等平台,都在几天前宣布将于今天涨价。并鼓励消费者“趁价格还没涨,赶快下单”。
除了关税政策,涨价还有一个直接原因:跨境电商的基石政策“小额豁免”,将于一周后的5月2日正式取消。
在我看来,过去几年跨境电商的繁荣,本质就由这项政策而来。而这次的修改,将可能彻底重塑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商业逻辑。近期你会密集看到,各家跨境电商平台都在为这一变化做足准备。
我知道,你一定有很多问题。
小额豁免究竟是什么?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为什么说是它造就了过去几年跨境电商的繁荣?
取消之后,跨境电商会往何处去?
老规矩,今天我就用一篇文章的篇幅,让你看了就懂。
关税
关税这个词,估计你最近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很多人说,如今的关税已经不是商战,而是斗气。
145%的关税是什么概念?你想卖一辆30万的车到美国,要先白交43.5万税给美国政府。
商品交的税,比它本身还贵。除了卖白粉,恐怕没有哪项生意能有如此高的利润率。
这就是为什么业内普遍认为,145%的关税不可能长期持续。那将彻底抹杀一切国际贸易,让走私迎来17世纪海盗一般的黄金年代。
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在如此高的关税下,竟然还有一块近乎零关税的“人间净土”:
小额包裹。
小额包裹
什么是小额包裹?
你想,对于美国海关来说,翘着二郎腿,看着一箱一箱的货坐着收钱,这固然很爽。
然而这种爽,只针对大宗贸易。如果寄来的都是零散的小包裹,买颗萝卜买头蒜的,那可能还不够头疼的。
首先是麻烦。集装箱的货好收税,但那些散落一地的小包裹,数包裹都累死了。
其次是税额低。这些小包裹货值那么低,税款也少,没准收上来的税,还不够给税务官发工资。
最后是美国民众不乐意。在他们看来,商家一买一整箱,这是贸易,收税我能理解。但我就买两件衣服,这是个人消费啊,你怎么还要收我税呢?
收税,说到底是一个赚钱行为。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成本高、抱怨多、赚的还少,这不符合税收的商业逻辑,这破税谁爱收谁收。
于是,一项政策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小额豁免。
小额豁免
什么叫小额豁免?
用大白话说那就是:如果你这个国际包裹里的商品价格,低于某个数值,那就不用交税了,海关也基本不查。
这种商品过关方式,被称为“T86清关模式”。
或者,你也可以像个税起征点一样,把它理解为“关税起征点”。
这项法规历史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核心目的,是减少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家时的麻烦。
而到了2016年奥巴马时期,美国国会对法规做了修正。免税额度从200美元,大幅提高到了800美元,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诞生了跨境电商领域那项至关重要的政策: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关税。
而且注意哦,不是每年800美元额度,而是每次800美元。如果你的包裹很大,那理论上你可以把拆成很多个小包裹,只要每个都不超过800美元,那就不用交税。
800美元,按照今天的汇率将近6000人民币了,真的不少。对于个人消费来说,除非你买奢侈品、买豪华手表,否则绝大多数都够用了。
于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像SHEIN、Temu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本质就是抓住了这一波政策红利,快速崛起。
跨境电商的机会
机会在哪?别急,我带你一起捋一捋逻辑。
传统国际贸易是这样:一批货运到美国,清关、报税,存在美国仓库里。等美国消费者下单,再从仓库送到消费者家里。
或者咱们用一句话总结:先运,再卖。
这种模式下,基本不存在任何免税的可能。你看那一船一船的货,交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怎么办?
在小额豁免的政策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机遇:
为什么一定要先运过去存在美国?我就在中国广州租个仓库存起来,也不耽误我把它挂在美国的电商平台上卖货呀。
然后,等你下了单,我再把它打好包,寄到美国。这就是你的个人消费,只要不超过800美元,那就不用交税。
而且,中国的仓储成本、人工成本,都远比美国便宜。这一来一回算下来,成本可能降低了一半都不止。
换句话说:不是“先运,再卖”,而是“先卖,再运”。
这真是一种极为聪明的商业模式。
然而,机会不太可能一帆风顺,跨境电商也不例外。
没错,你一定发现了,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个不小的问题:
慢。
速度的难题
等你下了单,我从中国找到合适的船,跨过大西洋给你运过去,这时间得多久了?
短则两个礼拜,长则几个月都有可能。
太夸张了,说不定你买了套春装,等收到已经当秋装穿了。买了包婴儿纸尿裤,等收到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那怎么办?
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用飞机。
啊?用飞机空运?这得多贵?好不容易省下来的成本优势,这不又没了吗?
其实,空运也可以控制成本。
只要你的运营能力够强。
成本控制
用飞机空运,怎么降低成本?
首先,是严选货物品类。
这种模式下卖的商品,最好是“重量不大、货值不低”。
蓝牙耳机这种电子产品就很好,小小一盒,价格却有几百美元。至少也要像衣服这样,叠起来小小一件,也有几十美元价格。
你想跨境买矿泉水,那不大行。一瓶矿泉水2块钱,运费可能要20块钱了。
其次,是精细运营。
和货运公司长期合作,不要只运几个小包裹,而是一包就一整架飞机。
然后,用中国公司最擅长的数字化运营能力,精细规划每架飞机内部的空间,把空间美学发挥到极致。
这样,综合算下来,虽然空运成本高了一点,但考虑到省的关税和其它成本,依旧比传统模式便宜了非常非常多。
时间快了,价格低了。这就是过去几年,一系列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大杀四方的根本原因。
商业模式创新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插播一句评论。这套思路,真是一套无比精妙的商业模式创新。
经常有人问我,商业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我说,假设一件衣服的生产成本是50块。但因为有浪费、有经销商、有房租、有物流、有关税,最终到消费者手上时,可能得卖到500块。
商业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就是如何让消费者到手的价格,无限接近这个50块。
然而,一个行业可以因政策而生,却很难因政策长存。
我看到一组数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如今的航空货运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包裹来自电商。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数字预计会很快增加到三分之一。
敲黑板,这句话很妙:如果一切顺利。
那假如不顺利呢?
没错,这一整套商业逻辑想成立,有一个致命的大前提:
这个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必须一直持续下去。
但现在,这个前提要没了。
釜底抽薪
作为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特朗普早就看这项政策不大顺眼了。
还是来看一组数据,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每年向美国发送的包裹已经达到6亿个。
这是个很吓人的数字。相当于3亿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到2个中国包裹。还有一份数据显示,Temu和SHEIN两家,大约占到了小额豁免发货的1/3。
如果我们按每个包裹100美元计算,这可就是600亿美元的贸易额。而2024年,中美两国的官方贸易额只有6883亿。相当于1/10的贸易额,不仅没有征税,甚至没有被两国统计进去。
在特朗普看来,什么小额豁免,分明就是逃税。
早在竞选阶段,他就多次放话。如果上台,一定马上取消这项“逃税”政策。
果然,上台不到一个月的2月4日,特朗普就签署行政命令,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当时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就炸开了锅,纷纷讨论应对措施。
然而没过几天,政策光速踩刹车,美国政府再次宣布小额豁免政策延续。大家暂时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时业内人士都清楚。叫停的原因可不是对中国妥协了。而是包裹实在太多,暂时管不过来。
所以你说,这项政策会持续下去吗?我当时就觉得,一定不会。因为这就是个纯粹的技术问题。通过建立数字化系统,或者类似的办法,最后一定会解决。
终于在本月,靴子落地。美国海关宣布,将在5月2日正式对中国取消小额豁免政策。
一旦这项政策取消,就意味着关税优势没了,小额包裹要像大额集装箱一样交税。
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将面临“釜底抽薪”般的逻辑改变。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跨境电商如此关注这项政策了吗?
那你说,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不行了,这些公司也都会消亡呢?
我觉得,不是。
因为优秀的平台,早已开始了对自身实力的建设。
至少,他们会有三招来应对。
对策
第一个对策,就是你今天看到的涨价。
涨价的时机非常巧妙,4月17日宣布、4月25日涨价、5月2日小额豁免政策取消。
从17号到25号这8天的时间,给消费者足够的囤货时间,先吃下一部分确定的利润。再用25号到5月2号这一周,做涨价的测试,提前发现后续会出现的问题。
第二个对策,充分应用相对线下的优势。
我在前两天的文章里分析过。关税政策后,价格一定会迎来普涨。但线上的涨幅会普遍低于线下。事实上,这已经造成了这几天敦煌网的爆红。
这会是跨境电商一个全新的红利期
第三个对策,转口和海外供应。
通过墨西哥等低关税的国家,经过转口、满足本地化率的要求后,进入美国。或者在越南等国家,找到本地的供应商,再贸易进入美国。
当然,出于篇幅,这块就不拆开说了,后面有机会专门写文章介绍。
总之,我想说的是,中国在这一波贸易战中的底气,是完善的产业链。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看看身边的产品,往上追溯,一定会在某一环涉及中国供应链。任何一个国家的生产,都不可能离开中国。
毫不夸张的说,对中国加税,就是对全世界加税。想绕开中国供应链,就像想绕开空气呼吸。
而应战的资本,是许多中国企业早已经将红利期的福利,转化成了品牌的能力。
所有行业都是传统行业
没错,小额豁免政策,是一个红利期。只要有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红利期是第一桶金,但人不可能只靠第一桶金生活。
红利期是让你赚粮草的。粮草很重要,但你终究不能靠粮草直接打仗。你要用粮草整军备武,准备决战。
打仗靠什么?靠士兵的能力、靠部队的士气、靠指挥官的眼界、靠战略的定力。
我很高兴的看到,像SHEIN、Temu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其实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对自身能力的建设。
举个例子,传统服装行业里,Zara基本已经是上新速度的天花板了,它曾经以每年1万多款新品的速度,震惊整个服装行业。
记住这个数字,每年1万款。
但你知道SHEIN的上新速度是怎样吗?
每天6000款。
这个速度,已经到了刷不完的地步,因为你刷的速度都赶不上它上新的速度。
上新这么快干什么?不是为了直接卖货,而是为了测试。
通过大量上新,测试到底哪些新品能够成为爆款,一旦找到了明日之星,就快速反应,投入资源,把产品打爆。
换句话说,SHEIN的爆款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出来的。
这些能力,早已不单纯是红利期的能力。而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我经常说,所有红利行业,都将回到传统行业。能在传统行业里挣钱,才是真正的挣钱。
怎么做好传统行业?其实就那么几个要素:成本控制、研发创新、品牌效应...
拼到最后,都是基本功。
红利会消失,但基本功永不会过时。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过去几年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本质是小额豁免政策带来的红利期。而红利终将退去,如今,这项政策取消在即,我们将密集看见平台们的转型动作。
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转型契机。
正如商业史上无数次证明的那样:真正决定一家公司是否伟大的,不是能不能抓住红利,而是能不能在红利期之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壁垒。
风来人人是英雄,风去方见谁能走。
公司如此,对国家、对我们个人,也是一样。
这些思考,与你共勉。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歌平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