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集体落幕了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依旧璀璨,但照亮这片天空的豪门家族却已悄然更迭。

曾几何时,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和郑裕彤四大家族在香港呼风唤雨,普通人从生到死都逃不出他们的商业网络:

电是李家的,燃气是李家的,住的楼不是李家就是郑家、郭家的。

连香港小学生都在作文里写:“这里是李家的城”。

但如今,这片天空已经变了颜色。

2025年7月,97岁的李嘉诚遭遇尴尬一幕:

长子李泽钜被踢出香港特首顾问团名单,成为唯一未获续任的四大家族成员。

这被视为一个强烈的信号,四大家族的时代正在落幕。

郑裕彤家族的新世界发展集团2024年亏损高达171亿港元,是近20年来头一遭。

旗下的周大福珠宝收入也大幅下滑,内地市场营收跌了近两成。

为了自救,他们甚至准备卖掉杭州、深圳和上海的K11大厦。

李兆基家族和郭得胜家族同样步履维艰。

2024年初短短半个月,四大家族的上市公司市值就蒸发了587亿港元。

其中郭家的新鸿基地产损失最惨,市值一下没了259亿。

当四大家族集体步入黄昏时,另一股力量却悄然站稳了脚跟——霍英东家族。

严格说霍家不算传统“四大家族”,但这个低调的家族在风暴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如今在香港提起豪门世家,霍家成了少数仍被广泛敬重的名字。

四大家族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寒。

他们的财富大厦主要建立在两块基石上:房地产和传统零售业。

当全球经济格局变化,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这两块基石开始松动。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逐渐饱和,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开发成本却节节攀升。

像李兆基的恒基兆业等公司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港口业务,也受到全球贸易摩擦和新兴市场竞争的双重打击。

更关键的是,四大家族错过了新经济的列车。

2013年马云在杭州西溪湿地抛下豪言:“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

这句话像预言般应验。当内地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驰时,依赖传统行业的香港逐渐掉队。

家族内斗也在消耗他们的元气。

郭得胜家族因争夺企业控制权闹上法庭,引发连串风波。

郑裕彤家族在亏损压力下,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辞去了新世界行政总裁职位。

这些争斗不仅分散企业精力,更损害了公众形象。

四大家族的困境折射出香港经济的深层变化。

曾经,香港GDP占全国比例高达17%,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关键桥梁。

但随着内地产业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香港的角色正在重塑。

北部都会区的机械轰鸣声中,香港正试图与深圳共同打造科创中心,改变“南重北轻”的百年格局。

当四大家族在风波中摇晃时,霍家却显得异常稳固。

这种韧性首先源于独特的资产结构。

与依赖上市公司的四大家族不同,霍家核心资产大多未上市。

香港《新报》曾指出,外界很难准确估计霍家资产价值,但普遍认为不低于300亿港元。

他们在香港持有毕打行、尖沙咀文逊大厦等黄金物业,仅这两处年租金收入就达数亿。

此外还拥有信德中心部分楼层权益,估值超过15亿。

霍英东的远见卓识为家族打下了根基。

他生前就叮嘱子女:“投资要谨慎,就算我死了,子孙也不至于没饭吃。”

2006年去世前,他更将南沙3万多亩地皮权益捐给霍英东基金会,不留给后人。

这一决定看似削减了家族财富,实则避免了争产纠纷,也防止了后代盲目投资。

霍家选择了与其他豪门截然不同的“保守策略”。

霍英东去世后近二十年,家族几乎没拓展新生意,而是守住核心物业安稳收租。

一位霍家成员曾直言:“有租金收,干嘛冒险?”

这种“躺平哲学”看似消极,却让霍家避开了近年地产债务危机。

正如一位香港观察家所言:“霍家从富豪榜消失,反而是最好的保护。”

霍家真正的希望之光在第三代身上闪耀。霍启刚无疑是代表人物。

不同于传统富三代,霍启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08年,30岁的他成立艺动体育文化产业集团。

当时不少人视他为“靠爹”的公子哥,但他默默拓展科技、金融等新兴领域。

2023年收购的科技公司股份增值至190亿港元,成立的AI研究院手握428项专利,主导的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投资85亿元,创造2.7万个就业岗位。

他更成功地将家族声望转化为社会影响力。

与“跳水女皇”郭晶晶的婚姻广受民众喜爱,夫妻俩带孩子做公益、逛超市的朴实画面深入人心。

2022年香港疫情暴发,在其他豪门借出酒店地皮抗疫时,霍启刚代表家族捐款1000万港元支持病毒研究。

虽然数额不及四大家族的资源贡献,但赢得了公众情感认同。

霍启刚的政治智慧同样出色。他现任香港立法会议员、艺术发展负责人,被广泛视为霍家第三代话事人。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他巧妙延续祖父的爱国情怀,又注入年轻一代的创新理念。

有评论称:“霍启刚证明真正的豪门不是银行卡余额,而是关键时刻能否为国家拍板出力。”

霍英东生前最爱说:“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子孙。”

当香港传统豪门因循守旧或内斗消耗时,霍家第三代用科创投资、大湾区建设与公益行动,走出了属于霍家的路。

这不是一个豪门的独秀,而是一种价值观的胜利。#头条深一度#

—END—

参考资料

1. 赢家财富网:《霍家资产有多少?香港霍氏家族资产有多少?香港霍氏家族发展史》

2. 百家号:《香港霍家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其历史与商业版...》

3. 智谷趋势:《诸神的黄昏:香港四大家族集体谢幕》

4. 麻辣社区:《霍英东后人争产 霍震寰被控私吞14亿港元遗产》

5. 百度搜索:《霍启刚家族是做什么生意的》

6. 百家号:《香港四大家族,为何风光不再》

7. 百家号:《霍英东去世后,霍家几乎没做什么生意,这才是不败家的关键》

8. 齐家网:《南沙投资霍家亏损多少 霍家南沙的发展》

9. 百家号:《香港四大地产家族身家缩水,半个月蒸发587亿,李兆基损失第二多》

10. 商业评说:《香港感染破15万,霍启刚捐款1千万,反暴露出霍家江河日下的现状》

(小可 老A)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香港   集体   家族   豪门   港元   资产   传统   南沙   新世界   子孙   地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