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字一出,或许让人联想到的是缤纷的色彩、迷人的景色,亦或是美丽的容颜之色。然而,在这里,“色”并非单纯的表象,而是一种蕴含着深邃智慧和独特魅力的力量。
苏轼曾在《定风波》里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恰是中年该有的面色。
我常听老辈人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您细想,那些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中年人,哪个不是眉目舒展、嘴角含笑?
前些日子在茶楼遇到位做建材生意的张总,五年前他还是个眉头紧锁的"债主脸",如今却容光焕发如沐春风。他说自从学会对员工和颜悦色,对客户春风化雨,生意竟像滚雪球般壮大。这让我想起《周易》中的"厚德载物",原来好气色真能载动财运。
王维在《终南别业》里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年人的眉间该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藏锋之色,就像隔壁单元的李老师,去年评职称被人使绊子,他愣是笑呵呵地给对手送了盒茶叶。结果今年对方主动让出重点项目,您说这不是《道德经》讲的"大巧若拙"?
第二重是守拙之色。我表姐在社区开超市,遇上爱占便宜的顾客从不黑脸,总说"您先拿回去吃着"。结果整条街就她家生意最红火,这不正应了白居易那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重境界最妙,叫容人之色。
记得《菜根谭》里说"处世让一步为高",我们小区的物业王经理深谙此道。有业主指着鼻子骂他,他倒给人家递瓶水:"您消消气,我这就去修水管。"后来那位业主主动给他介绍三个新楼盘项目。
您看这世道多有意思?明朝吕坤在《呻吟语》里早就说过:"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习。"脸上多存三分和气,财路自会拓宽七分。
白居易有诗云"身心安处为吾土",中年人最难得的,是养出温润如玉的静气。
我认识位做私募的周总,08年金融危机时,别人急得嘴角起泡,他天天在办公室练《灵飞经》。结果那年他精准抄底,如今身家过亿。
这让我想起弘一法师说的"静能生慧",原来静气真能孵金蛋。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那些喜欢在菜市场为三毛钱吵架的人,往往在股市里赔得最惨。反观保持情绪稳定的投资者,就像《孙子兵法》说的"不动如山",反而能吃透行情波动。
《围炉夜话》里讲"和气致祥",我观察过上百个家庭,发现那些总挂着"苦瓜脸"的,子女事业多阻滞;而整天乐呵呵的老人,家里小辈个个有出息。您说这是玄学?我倒觉得是心理学说的"情绪磁场"。
有个真实案例:两家相邻的面馆,口味不相上下。但老板娘总笑脸迎客的那家,三年盘下整层商铺;整天耷拉脸的,去年已经关张转租。这不正应了那句老话"伸手不打笑脸人"?
《小窗幽记》说得好:"藏巧于拙,用晦而明。"中年人聚财的终极秘密,不在算计多少,而在眉间那抹暖色。
当我们学会用春风化雨的脸色接人待物,用古井无波的心境处世谋事,财富自会像《滕王阁序》里写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般汇聚。
您且看那江上渔翁,哪次不是静待潮汐涨落方得满舱?所谓"聚财"二字,说到底,聚的是三分静气、七分从容,外加十分好颜色。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