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汶川地震捐款一亿的百亿富豪,因为身体透支,45岁便去世了

“我无法接受我的同胞们受难!”

他是河北最年轻的百亿富豪,从白手起家摆摊到百亿首富。

从小就是孤儿的他,成功后从不忘记做慈善,累计捐款达数亿!

2008年汶川地震,他不顾家人反对,再次捐出一个亿人民币。

一生善事做尽的他,却在45岁突然与世长辞,令人痛心不已。

那么,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张祥青又是因为什么去世的?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2008年5月18日,《爱的奉献》晚会现场灯光璀璨。

张祥青站在舞台上,举着3000万的捐款牌,突然声音哽咽,身子微微颤抖:“再、再追加7000万!”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累计1.1亿的捐款,创下当时个人捐款的最高纪录。

要知道,这相当于荣钢集团月利润的120%,而他才刚因为原材料涨价损失了2亿。

镜头拉近,只见他左手无名指缠着纱布,那是在救灾现场搬运物资时被钢筋划伤的,袖口处,一个褪色的钢铁厂工牌若隐若现,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但“荣钢”二字依然清晰。

地震次日,正在外地出差的张祥青得知消息后,立即中断行程。他连夜坐进车里,催促司机开快些,再快些。12个小时的车程,他几乎没合眼,心里只想着厂里的事、灾区的人。

一回到厂里,他就召集董事会开会。会议室里,灯光昏暗,气氛凝重。有人提出担忧:“现在捐这么多钱,公司现金流会断裂的。”

张祥青猛地拍案而起,眼神坚定:“我7岁时,妈妈在唐山地震中用身体护着我,现在同胞在废墟里,钱难道比命还重要?”

在他的坚持下,首批1000万捐款24小时内就汇到了灾区。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个秘密决定:派200名员工伪装成志愿者,带着300吨钢材,在凌晨时分出发。

当时通往北川的路并不好走,还有封锁线,但他们小心翼翼,突破重重阻碍,只为给灾区搭建临时医疗点送去急需的物资。

1976年的唐山地震夜,是张祥青永远无法忘记的噩梦。

那时他才7岁,夜里正睡得香,突然地动山摇。母亲一把将他推入床底,自己却被预制板砸中。

母亲临终前,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小青,活着就要吃饭。”父亲重伤,三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五哥当场遇难。

12岁的他,成了孤儿。那段日子,生活艰难极了,他经常靠舔冰棍箱底残留的糖水来充饥。

15岁时,他在钢厂偷学炼钢技术,有一次被厂长发现了。

厂长注意到,他偷藏废铁时,总是先挑生锈的,把好的留给厂里,就因为这一点,厂长给了他一份工作,而这位厂长,后来成了他的岳父。

1989年,为了生计,张祥青和妻子张荣华开始磨豆腐。每天凌晨3点,他们就起床忙碌,磨好的豆腐,妻子要背着60斤步行10里路去卖。

冬天的天很冷,妻子的手冻出了裂口,却没钱买药,只能用铁丝临时缝合。就这样,他们攒下了3万元。

之后,他们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废钢生意中,没想到第一次就被骗光了积蓄。

张祥青没有放弃,他在钢厂门口跪了3天,向供应商求赊货,终于打动了对方。

2001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砸2.8亿收购濒死的天津渤海冶金厂。

那段时间,他为了谈下银行贷款,连续72小时陪酒,胃出血后,只是嚼着止血药就去签合同。员工们发现,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止痛片,可他却从不喊累。

2009年,在博鳌论坛上,张祥青正在演讲,突然身子一歪,栽倒在地。急救车还没到,他还在挣扎着修改PPT,嘴里念叨着:“把汶川学校的钢结构参数再调0.5级抗震。”

体检报告出来后,大家都很震惊,他的心脏年龄竟有65岁,肝部布满结节,医生严肃地警告他:“再这样下去,活不过45岁。”

但他依然如故,坚持每天凌晨4点到钢厂巡视,哪怕下暴雨,他也不用伞,说:“当年在废墟里淋了三天雨,这点雨算什么?”

2011年,张祥青确诊糖尿病,但他依然奔波在公益的路上。有一次,他驱车16小时到青海考察先心病患儿,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他突然晕倒。

醒来后,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第一句话就是:“那个叫扎西的孩子手术费凑齐了吗?”

临终前30天,他躺在病房里,手颤巍巍的,还在修改荣钢环保计划书,要求“把每年1%利润投入碳中和”。

护士发现,他的床头藏着速效救心丸和汶川学校的竣工图,那是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事。

2014年8月8日晚10点,张祥青和妻子讨论“祥青公益基金”章程,突然,他捂住胸口,脸色苍白:“荣华,煤河治理的尾款别忘了…”说完,便没了力气。

9日凌晨2点,秘书发现他趴在办公桌上,电脑还亮着,停留在汶川学校的监控画面上,屏幕里,学生们在“祥青楼”前笑着、闹着,鼠标旁,是吃了一半的降压药。

他的遗物中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第37页上,写着他未完成的心愿:“50岁前带汶川孩子看大海”“给每个荣钢退休员工建养老院”“在唐山建地震孤儿纪念馆”。

最后一条划满了重点:“别让荣华太累”。

追悼会上,汶川受助学生们胸前都佩戴着“祥青班”徽章,一位86岁的钢厂老员工,抱着他当年用过的磨豆腐石,哭得泣不成声:“这孩子,把一辈子都熬成了钢啊。”

张祥青走了,但他的精神却留了下来。

妻子张荣华接手时,荣钢因环保投入过大濒临亏损,她卖掉个人珠宝凑了2亿,力推“钢铁+区块链”转型,将汶川捐款记录上链,开创了“透明慈善”模式。

儿子张宇彤放弃了硅谷的高薪offer,回国研发“祥青1号”氢能炼钢炉,投产当天,他在父亲墓碑前说:“您当年用废钢起家,现在我们用阳光炼钢。”

在唐山街头,“祥青爱心早餐车”每天都会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餐食,车身上印着他的口头禅:“吃饱了,才有力气活着。”

汶川荣程中学的毕业墙上,历届学生写下留言:“您捐的不只是房子,是让我们相信,废墟里真的能长出太阳。”

张祥青的一生,就像他在汶川地震时说的那句话:“有些事,等不得。”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废墟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而这些种子,正在慢慢发芽、成长。

信息来源: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唐山劳动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财经   汶川   富豪   身体   唐山   钢厂   厂长   妻子   厂里   灾区   员工   孤儿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