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波音公司股价跌破155美元,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点。
这家曾占据全球航空市场半壁江山的制造业巨头,如今因中国航司暂停接收737 MAX机型,陷入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美国政府不断升级的对华关税政策——这场贸易拉锯战,正在用最残酷的方式验证一个真理:挥舞关税大棒终将反噬自身。
中国民用航空局更新的适航认证清单显示,波音737 MAX系列仍未通过复飞审核。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三大航司(国航、东航、南航)推迟接收10架原定于本月交付的飞机,涉及合同金额约12.8亿美元。
更严峻的是,中银航空租赁公司宣布暂停执行2023年签署的50架737-8订单,该订单总价值达62亿美元,相当于波音2024年总营收的7%。
波音2025年一季度财报披露,其在华未交付订单积压量已达187架,价值约230亿美元。若中国持续拒收,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断裂风险——截至3月底,波音净负债高达387亿美元,而手持现金仅剩83亿。
标准普尔发布评级警告,将波音信用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波音的困境远不止于中国市场。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报告指出,737 MAX机型软件系统存在“未完全修复的漏洞”,涉及自动驾驶模式下襟翼控制异常。
这一发现导致瑞安航空推迟接收57架飞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利里公开吐槽:“我们不想当波音的质量检测员。”
更深层危机来自生产成本飙升。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因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铝材加征25%关税,波音机身制造成本同比上涨18%。其供应商Spirit AeroSystems的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每架737机身的生产成本增至870万美元,较2021年上涨34%。
成本压力迫使波音放缓生产节奏,西雅图工厂的月产量从疫情前的52架降至22架。
面对波音困局,特朗普政府的选择是继续加码施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电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
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声称:“中国必须首先在航空采购上让步,才能获得谈判资格。”
这种强硬姿态遭到业界痛批。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4A)发布行业预警,指出对华关税战已导致美国航司运营成本增加14%,2024年全行业利润缩水23%。
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埃德·巴斯蒂安更直言:“用制造业筹码打贸易牌,就像用机翼当武器——最后谁都飞不起来。”
面对美方极限施压,中国商务部举行专题记者会。发言人出示两组数据:一是中国航司2024年接收的153架新机中,空客占比达79%;二是C919国产大飞机累计订单突破1200架。
他用这两个数字阐明立场:“中国市场始终开放,但合作必须基于技术和商业逻辑,而非政治胁迫。”
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建立“航空供应链安全对话机制”。该倡议要求美方取消对华航空材料出口限制,同时中方承诺对符合适航标准的波音机型开放市场。
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思路,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将了美国一军”。
波音危机正在触发航空制造业的链式反应。空客宣布在天津增设第二条A320总装线,预计2027年实现月产12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则与中国商飞达成协议,共同开发70-130座级支线客机。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迁移——日本三菱重工证实,正将波音787零部件生产线从华盛顿州迁至墨西哥,以规避对华关税成本。
这种产业重构的背后,是国际贸易规则的深刻变革。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设备贸易额同比下降9%,而区域供应链协作项目增长37%。
正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总干事威利·沃尔什所言:“当政治凌驾于商业理性,天空也会变得狭窄。”
参考资料: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认证机型清单》、波音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美国商务部《航空航天制造业成本分析报告》、欧盟航空安全局737 MAX安全评估报告、标准普尔全球评级《波音信用评级调整说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024年全球航空经济年报》、《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美中航空博弈进入深水区》)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