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不祛,浑身遭罪!8个中成药,对症赶走全身寒湿,快存好

夏天本该是炎热的,但是有的人就是怎么动也不出汗,大夏天穿再多衣服后背还是凉飕飕的;有的人则吹一会空调、吃口凉菜就闹肚子,大便总稀稀的粘马桶;还有的人膝盖见风就疼,蹲起都费劲,阴雨天更是疼得睡不着。

要是有这些情况,大概率是“寒湿”钻进身体里了。

“寒湿”是寒邪和湿邪勾结在一起,就像又冷又湿的毛巾裹在身上,又重又凉,甩都甩不掉。它特别爱找中老年朋友的麻烦,导致关节痛、肚子凉、浑身沉。前几天黄药师讲了湿热常用中成药,今天就聊聊身上不同地方遭了寒湿,该可以用哪些中成药。

一、全身性寒湿:身体酸重怕冷

总觉得身体沉重、乏力,脑袋像裹了块湿布,不清爽,怕冷,手脚不温,口渴但不想喝水,舌苔白滑。

中成药:

1、二陈丸: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且整体偏温。适合脾胃运化功能差,导致的痰湿体质、寒湿体质,常见症状有平时痰多咳嗽(大多是白痰),胸口闷,恶心呕吐,身体沉重不爽利,舌苔白腻

2、五苓散(胶囊/片) 能温阳化气、利湿行水。适合寒湿内停、阳不化气导致的小便不利、身体水肿、呕吐腹泻、头晕心悸,虽然口渴但是并不想喝水。

图片仅供科普,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二、脾胃寒湿:吃点凉的就闹肚子

脾胃怕凉又怕湿,寒湿一来,最容易闹脾气。常见表现:吃点生冷就肚子疼,胃里、肚子胀,没胃口,吃得少,大便稀软,舌头颜色淡,有齿痕,舌苔白腻的。像慢性胃炎的人、慢性肠炎、容易腹泻便软的人,多半有这情况。

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寒、寒湿的“王牌药”,适合总觉得胃寒,吃点凉的就肚子疼、拉肚子,手脚也凉的人。能把脾胃里的寒气湿气赶出去。

2、藿香正气水(胶囊):不仅是夏天中暑(阴暑)专用。对于脾胃寒湿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肚子胀、头身沉重,效果很好。尤其适合胃肠型感冒,就是感冒时拉肚子的情况,去外地水土不服也可以备一点。

图片仅供科普,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三、关节寒湿:阴雨天疼得钻心

老寒腿的中老年人对这滋味最熟了。膝盖、肩膀这些关节,天一凉就疼,摸上去凉凉的,下雨前疼得更厉害,蹲起都费劲,热敷会舒服很多。

中成药:

1、小活络丸:关节又疼又麻,摸着还凉,甚至有点僵硬,晚上疼痛还加重,用它能活血散寒,把关节里的寒湿通开。可以用黄酒送服,通经络效果更好。但这个药不宜久服。

2、独活寄生丸:不光能祛寒湿,还能补肝肾、养血舒筋。年纪大了,肝肾亏虚,加上寒湿引得腰腿疼、手脚麻、屈伸不利,用它挺合适,既祛风湿又养肝肾。

图片仅供科普,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四、肾阳虚+寒湿:腰膝酸冷小便多

比一般人更怕冷,腰膝酸冷、疼痛,夜尿多且清稀,腿脚浮肿,精神不振。这是“火力”不足了。

中成药:

1、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适合肾阳虚引起的腰膝冷痛、夜尿多、小便清长、水肿、气短。

2、金匮肾气丸:比桂附地黄丸还多了两味利水药车前子和牛膝,更适合肾阳虚寒湿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怕冷,四肢冰凉

图片仅供科普,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黄药师健康锦囊

1、 本文仅为用药科普,不构成用药建议。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吃之前最好先问问中医大夫,对症了才管用。

2、 祛寒湿能不光靠吃药,平时别贪凉,冷饮、冰西瓜、凉菜少吃,平时注意肚子、腰和膝盖不要受凉。

3、每天抽15分钟晒晒太阳,晒后背最好,或者每天快走几步,出点小汗,也能帮着排寒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养生   成药   浑身   全身   脾胃   中成药   中医师   舌苔   关节   身体   适合   水肿   肚子   膝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