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同意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面,确实出乎许多人意料。要知道,就在7月底,特朗普刚给俄罗斯下了“十日停火通牒”,威胁8月8日前不停火就加征关税和制裁,当时俄方高层梅德韦杰夫直接回怼说“俄罗斯不是伊朗”,暗示绝不低头。可短短几天后,普京不仅同意会面,还破天荒答应去美国领土阿拉斯加,这背后其实是俄方在战场优势与经济困境之间做出的现实选择。
表面上,俄军最近攻势确实凶猛。8月9日俄国防部刚宣布击落乌军1架战机和457架无人机,还控制了顿涅茨克一个新定居点。而乌军虽在俄境内1300公里处发动无人机反击,但整体上难掩被动。然而战场优势不等于能无限消耗。俄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企业支付规模暴跌至2020年以来最低,商业信心指数更是跌到近三年谷底。这种经济压力让普京不得不重新掂量:继续打下去,即便多占些土地,国内民生可能先撑不住。
更关键的是,普京对特朗普做出了实质性让步。此前他坚持要乌克兰完全退出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现在已缩减为只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地区,对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不再强硬索要。这一变化让特朗普有了斡旋空间,甚至对外透露“可能用土地交换实现停火”。而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晤地点也别有深意:这里曾是俄国领土,1867年卖给美国,既有历史联系又能避开欧洲干扰,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称其“非常合乎逻辑”。
当然,普京的妥协也有底线。他核心目标始终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削弱其军事能力。只要美国能提供“铁定的安全保证”,领土细节可以灵活谈判。因此这次阿拉斯加之行,本质上是普京用战术让步换取战略目标,既缓解经济制裁压力,又借特朗普之手压乌克兰接受现实。正如俄学者所说:“我们可以再打几个月,但能停战更好。”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确实占据上风,8月初俄国防部宣布击落乌军大量无人机并控制顿涅茨克新定居点,军事优势明显。但战场胜利的背后,俄罗斯经济已深陷系统性危机,迫使普京政府不得不向美国妥协以换取制裁松绑。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美国近期对俄能源出口发起的“釜底抽薪”式打击,如果其他国家因畏惧美国制裁而停止进口俄油,俄罗斯经济将面临沉重打击。
当前俄罗斯面临三重经济困境:一是能源收入萎缩。欧盟针对俄“影子油轮舰队”的新制裁已导致每月27亿美元石油收入缺口,俄油实际售价长期低于国际均价8-12美元/桶,仅2024年对印度出口就有200亿美元顺差无法回收。二是通胀与利率恶性循环。尽管基准利率高达21%,食品价格仍年涨28%,普通家庭购买力较战前下降58%,企业贷款成本超过利润增速。三是劳动力短缺加剧。280万青壮年投入战场,建筑、制造等行业用工缺口达45%,高素质人才外流严重。
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方“通过进口俄油资助战争”。这仅是连锁反应的开始,美国两党4月已联手推动法案,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商品征收500%关税。一旦实施,依赖俄能源的中印等国将被迫在“买俄油”与“保美市场”间二选一。这对俄罗斯无异于灭顶之灾:印度占俄油出口总量的35%,若印方屈服,俄每日将损失450万桶出口量,能源收入或缩水70%。
为换取美国暂缓制裁,俄罗斯很可能已经在核心立场上做了让步。领土要求上从坚持完全控制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缩减为仅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地区。同时俄方承诺保障乌克兰战后能源供应。这些妥协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普京需以战术退让争取经济喘息,避免因能源收入断流而引爆国内民生危机。
特朗普政府如今急于结束持续三年的俄乌战争,表面是追求和平,实则是国内政治压力与战略利益转向的双重倒逼。2025年8月初,特朗普支持率骤降至37%的低位,外交领域半年多几无建树,而明年中期选举迫在眉睫。这种背景下,火速敲定8月15日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时间点暴露了他的核心动机: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挽救选情。
若回看战争初期,美国确为最大赢家:能源上,欧洲被迫切断俄气后,美国液化天然气迅速抢占55%的欧洲市场份额;军工复合体更赚得盆满钵满,洛马公司股价三年暴涨超30%,对欧军售额从2021年的155亿美元飙升至280亿美元。但如今“战争红利”正转化为负担。持续援乌已引发民众不满,皮尤民调显示26%美国人认为“援助过度”,共和党内反对比例高达40%;同时,610亿美元新军援加剧财政压力,而特朗普承诺的减税、基建等国内议程因资金分流而停滞。更关键的是,战争消耗正拖累其战略重心东移,美国防部已公开将中国列为“首要威胁”,亟需从欧洲抽身以强化亚太军事部署。
特朗普的停战方案也赤裸裸体现“美国优先”逻辑:让乌克兰默认俄占20%领土现状,主权争议冻结半个世纪;美国则解除对俄制裁、恢复其能源出口,换取俄保障乌重建供能。这看似双赢,实则将乌克兰核心利益当作交易筹码。国务卿鲁比奥5月宣称“强大美国需要和平”时,实已道破玄机:持续战争已无益于美国利益,尤其当俄进一步西扩可能威胁美乌矿产协议。
讽刺的是,曾被美绑上战车的欧洲,如今成最大变量。德国总理默茨公开呼吁“建立独立防务体系替代北约”,显露对美俄私下媾和的愤怒。如果停战协议牺牲乌领土,欧洲不仅需承接防务真空,还将面临俄重整军备后的威慑,美国的“甩包袱”策略正加速盟友离心。
特朗普的停火冲刺,本质是政治豪赌:用乌克兰的领土妥协,兑换国内选票与战略转圜空间。但当“和平缔造者”人设遭遇盟友背弃与俄安全隐患,这场仓促交易或将付出比战争更昂贵的信用代价。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