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无果后,人口警报拉响,未来5年,房价和新生儿保哪个?

刚看到育娲人口研究院8月的预测,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跌破900万,只有885万左右;

而央行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房贷余额已飙到30.2万亿元,4亿家庭背着住房负债。

这两组数字撞在一起,让“保房价还是保新生儿”的争论更尖锐了。

我敢说这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题——锁死生育意愿的不是房价本身,而是高房贷绑架的家庭财务,未来5年的破局关键,恰恰是让楼市为生育“让路”。

第一个疑问:高房价真的是生育的天敌吗?

我更愿意说是“房贷枷锁”在扼杀生育勇气。2024年中国城镇家庭平均房贷占收入比达38.2%,一线城市超45%,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

杭州的张女士一家就是典型,每月1.2万房贷占收入42%,孩子学钢琴的钱都要省出来,更别说生二胎了。

这种压力直接反映在生育数据上:2025年初的调查显示,58.7%的已婚未育夫妻把“房贷压力大”列为不生娃的主因。

上海、北京出生率跌破6‰,恰恰是房贷负担最重的城市。这说明不是年轻人不想生,是房贷把生育成本抬到了不可承受的高度。

第二个疑问:救楼市和促生育能并行吗?2025年的新政给出了新答案。

今年初国家推出“生育+住房”组合拳:三孩家庭购房补贴最高50万,房贷利率比基准低1.5%,契税全免。

我跟踪了政策落地数据,18个试点城市一个月内就有8500户家庭申请,涉及补贴21亿元,新房成交环比涨12.6%,一线城市暴涨18.3%。

更有意思的是地方创新:义乌三孩家庭购房补贴20万,还能叠加首套置业补贴,最高拿25万;福建德化的三孩家庭能叠加三重优惠,最多省54万。

这些数据证明,不是要砸掉楼市,而是要让楼市福利向多孩家庭倾斜,既稳了刚需又促了生育。

第三个疑问:未来5年的核心逻辑是什么?答案是“生育优先的楼市重构”。

过去我们总想着托房价稳经济,但2025年的变化已经显现:90后首次购房年龄推迟到36.7岁,比十年前晚了5年;

45.2%的年轻人认为“租房也是长期选择”。这意味着靠炒房拉动楼市的时代过去了,真正的刚需藏在“养孩子的房子需求”里。

北京已经让多孩家庭优先选公租房,长春把这类家庭的公积金额度上浮40%,成都直接放宽三孩家庭的房贷认定标准。这些政策不是救市,是让楼市回归“居住+养育”的本质。

身边有个深圳的读者小赵,之前租了五年房,今年新政后发现生二孩能省30万房贷,加上公积金额度提升,果断入手了小三居,还把生育计划提上了日程。

他的话很实在:“不是不想生,是政策给了敢生的底气。”

所以未来5年根本不存在“保哪个”的选择题。

885万的出生人口预警,30万亿的房贷压力,本质是在倒逼一个新共识:只有让房子不再成为生育的绊脚石,楼市才能找到真正的刚需支撑,人口结构才能慢慢改善。

当“生三孩能减房贷”从政策变成常态,我们或许会发现,最好的楼市调控,从来都是给家庭留足生儿育女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财经   新生儿   警报   房价   人口   未来   家庭   楼市   政策   数据   城市   疑问   额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