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出手!荷兰吞下苦果,中企控股权争夺还有转机?

谁能想到,一枚中国芯片,成了对外反击最有力的宣言。就在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同一周,中国宣布“玉衡”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问世。这不仅是一项科研突破,更像一句无声的回击:别人想掐你的命脉,你就造出自己的心脏。技术层面的自立,也意味着中国不再任由他国操盘全球高科技的规则。

但这场风波的起点,远比一颗芯片复杂得多。若要追根溯源,幕后真正的导演并不是荷兰,而是美国。上个月,美国推出所谓“关联方规则”,把出口管制的网撒得更密,只要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其控股子公司也得一并受限。安世半导体正好“命中”。美国甚至直接要求荷兰政府撤换安世的中方CEO、调整治理结构。荷兰只不过是执行者,美国才是编剧。换句话说,这场“中企被架空”的戏码,从一开始就写在华盛顿的剧本里。

于是剧情发展得毫不意外。荷兰政府高举“监管”大旗,实则在光天化日下上演一场“强夺”。安世半导体原本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中方投入资金、技术、团队,把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拉回正轨。荷兰政府在数日内先后以部长禁令与法院裁决连环落下,完成对中方股东的快速架空。更关键的是,政府与外籍管理层联动操作,使中方股东的治理权与投票权被清空,仅剩名义上的经济收益权。你出钱、你建厂、你做大市场,但公司最终却“不归你管”。在法理上这叫“越权”,在商界眼里,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面对这种公然的掠夺,中国的反击来得快、狠、准。第一箭,是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几乎当即卡住阿斯麦的命脉——没有稀土,再先进的光刻机也是摆设。第二箭,在荷方接管两天后,中方宣布禁止安世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组件和子组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三箭,则是法律与外交并进。闻泰科技已聘请国际顶级律所,在荷兰行政法院起诉政府“越权”,同时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也正式交涉,点名“美方的穿透规则才是加害中企的始作俑者”。几句话掷地有声,让荷方的虚伪立场无处遁形。三箭齐发之后,安世高层立刻坐不住,主动向中方求沟通、求豁免,这场反转几乎说明一切——中国的出手精准而有力。

但这场控股权之争并未终局。眼下有三大变数将左右胜负。第一,法律战是否能扭转局面?若闻泰科技能证明荷兰政府确实“越权”或程序瑕疵,法院可能推翻部长令,甚至把案件推向欧盟层面。第二,欧洲汽车产业的压力正在逼近。安世的功率器件是汽车电子的“心脏”,出口管制生效后,宝马、大众这些整车厂的生产线极可能断料。第三,阿斯麦的处境也在摇摆。中国是它的第三大市场,稀土断供让它自己也“哑火”。若阿斯麦与车企联手逼宫,荷兰政府恐怕难以维系当前立场。

更讽刺的是,荷兰这一切出发点竟是“赌美国不会亏待自己”。可现实狠狠打脸:它不仅得罪了中国,还被本国企业怨声载道。中国反制让荷兰产业链受创,汽车厂、光刻机厂都连带被拖下水。荷兰想当美国的“忠实跟班”,却成了最先被反噬的那一个,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时候再回看安世半导体本身,就更能理解其中的不公。那家公司原本濒临倒闭,闻泰科技注入资本与研发能力后才起死回生,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税收,还养活了几千名员工。如今荷兰政府却一脚把中方踢开,完全背离“自由贸易”的原则。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一个国家主动放弃契约精神的明证。

这一幕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常态”:商业问题被政治化、法律工具被武器化。安世案只是一个缩影,却是一记警钟。若这次中国维权成功,将让全球明白,中企的海外资产不是谁想抢就能抢的;若失败,其他国家可能会趁机效仿,掀起更大范围的打压浪潮。

所以,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征程中,必须学会自我护航。要建立全球风险雷达系统,提前洞察政策变化;要让外交、法律、金融形成组合拳,打造随时可启用的“防护伞”;更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在规则制定中掌握主动,别再被动挨打。只有这样,才能让类似安世事件不再重演。

最终回到开篇那颗“玉衡芯片”——它不是简单的科研成果,而是一种信号:面对封锁与夺权,中国已经具备以技术自立回应政治霸凌的能力。从荷兰的强夺,到中国的反制,再到“玉衡”的诞生,这场跨越国界的较量,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时代变了,中国不再是别人随意操纵的棋子,而是能下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荷兰   苦果   转机   出手   中国   中方   美国   政府   半导体   稀土   芯片   光刻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