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了!这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前脚还在公司会议上主持发言,后脚就被警察带走沦为阶下囚。
韩鎏作为饿了么原CEO,不曾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冲上热搜。
今年6月,当警方来到他所在公司的办公室,韩鎏正在管理层内部会上大谈物流创新、公司发展,在得知对方来意后他面如土色,瘫倒在沙发椅上。
韩鎏利用权力为第三方利益输送大开方便之门,多次受贿、索贿将违法所得的现金、金条等藏匿在多处出租屋内。
网友对此纷纷吐槽,听说过“金屋藏娇”而他是“金屋藏钱”,这不就是现实版《人民的名义》嘛!“赵德汉”的既视感给得满满的。
在警方公布的视频下,他身着囚衣,耷拉着脑袋深深地趴坐在询训室里,即便声泪俱下却已为时晚矣。
一直以来,韩鎏在业界的能力有目共睹。不但技术能力强,亲自操刀搭建物流生态系统,还年纪轻轻就坐上了饿了么副总裁的位置,但他却一手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为了个人私利两年拿走4000万,饿了么遭重创市值暴跌80亿美元。
如果不是公司自查主动报案,韩鎏还做着发财梦。没人会想到,这样一位公司高管居然在背地里干着如此勾当。
为了4000万去“踩缝纫机”,青年才俊锒铛入狱。
36岁就成为阿里集团旗下最年轻的CEO之一,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路径,韩鎏的未来可谓风光无两。
可他却利用供应商准入、清退、补贴发放等权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伙同两位物流高管,通过各种手段先后30余次收受供应商钱款物品。
最终,韩鎏分得约合2500万元,另两位高管获取1000万和500万。
尽管作为饿了么副总裁,年薪百万轻轻松松,但他仍然伸出了“黑手”。
在业界摸爬滚打了10多年,将物流系统摸了个门清的韩鎏,深知自己卡住了他人的生存命脉。
“必须从我们的利润中给他拿4成,有两次还明确告诉我,要买点金条。如果跟他对着干,会全网封杀我们的业务……”一位物流承包商面对经侦的讯问,这样说道。
韩鎏通过管理权限降低承包商评分规则的门槛,让与其有利益往来的承包商在他的操作下轻松通过审核,得以分配到优质配送区域及订单量大的承包区。
无论是在配送距离上,还是在用户与商家之间的配合度上,这些区域都是经过饿了么大数据筛选过的非常优质的区域。
从2023年到2024年之间,饿了么曾推出过各种保供、恶劣天气补贴等福利政策,金额累计达到12亿元。
韩鎏在不动声色中将七成的补贴,分配给与之有利益往来的供应商,由他们将补贴金额的30%再以咨询费等名义转入他在境外注册的空壳公司中。仅此一项韩鎏就累计获取500万元。
同时,他要求在供应商年利润的基础上按两成分佣,前前后后从10多家供应商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累计2000万。
韩鎏等三人分别将所获财物分别存放于间接亲属的银行账户和多处租住的房屋内,企图瞒天过海。
常言道,贪婪无度必遭反噬。
早在今年2月,饿了么董事长吴泽明就以全员信的形式宣布,自己将代替韩鎏担任饿了么CEO,即时物流中心的业务由韩鎏负责。
也许从那时起,阿里内部就已经关注到他的问题。直到今年6月韩鎏被警方带走并被采取强制措施,背后则是他的老东家主动报案并宣称对于内部贪腐事件绝不姑息。
韩鎏曾经在电商峰会上表示,物流是即时零售的基础设施,要坚持生态共赢,不能在零售供应链上争利。
可讽刺的是,他以“雁过拔毛”的方式,真正实现了个人财、权“共赢”,硬生生薅走了几千万。
如今的韩鎏只怕肠子都悔青了,本来一路坦途却被自己的贪欲彻底切断了美好的未来,不得不令人唏嘘。
一直以来,互联网大厂是最具活力,也最有创造力的企业,为什么也会出现贪腐这一致命硬伤?
其实,互联网大厂高管贪腐现象并非罕见情况。
继韩鎏之后,唯品会的副总裁冯佳路、字节跳动大模型的负责人乔木,都先后被曝出利用职权损害企业利益。
目前一个被刑拘,另一个已被字节跳动辞退。
紧接着,7月份B站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因职务犯罪被抓。
短短两个月,互联网科技公司高管就纷纷爆雷,不得不说高管贪腐已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致命问题。
在韩鎏案中,承包商行贿或者被其不断索贿,其根源在于他手中掌握了多项业务的审核决断及考核指标的设定权。
他以手中的“尚方宝剑”,在无人制约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诱惑很容易被贪念左右。
虽然阿里巴巴在2010年专门设立了反贪部门,但对于公司内部高层领导干部“独揽大权”的监察审核相对滞后。
韩鎏一路走来,无论是天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深耕京东物流生态系统成绩斐然,再后来成为饿了么CEO,光鲜的经历和业绩光环,也使得监管部门对于他的贪腐问题长期失察。
同时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机构间基本属于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减少管理层级的基础上将企业资源与公司权力授权给部分团队和机构,而上层领导者的权限又能辐射到广泛的职能部门,而达到统管全局的目的。
在带来创新效率时,也使得中高层领导干部获得了大量管理权限,这也给他人留下了“暗箱操作”的机会。
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都流传着“2万人诅咒”的说法,意思是当企业在职人员接近或超过2万人后,效率下降、内耗激增,公司陷入增长瓶颈……这几乎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都会出现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贪腐首当其冲。
据国际知名舞弊审核师估算,贪腐所涉及的财产数额超过一家公司总收入的5%~7%。
互联网公司作为承接各种流量的载体,当管理权集中掌握在某个人的手上,只要出现漏洞又缺乏及时监管时,与第三方接触较为频繁的机构或者个人难免会出现问题。
时至今日,反腐已不再是某一个企业的现象,而是公司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预防风险不如建立规则,企业制度规范化、成熟化才是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次事件对于饿了么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
目前阿里正处于即时零售的变革期,为了配合闪购业务的顺利拓展,饿了么组织架构做了重大调整。
但就在抢占市场的关键时刻,韩鎏事业对于饿了么乃至阿里品牌形象的冲击非常大,社交平台对此事的 讨论度超过8亿次。
若干年来建立的对于阿里信任度,也开始崩塌。
一直以来,饿了么虽然没有美团、京东那么活跃,但高效、可靠始终是其最看重的形象之一。
在韩鎏事件被曝之后,阿里股价下跌了2.7%,市值一度蒸发80亿美元,而饿了么市场份额瞬间下降了5%,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整个集团的业绩营收。
面对此次爆雷事件,有网友呼吁互联网公司建立反腐监督机构。
而事实上,早在多年前互联网公司就已开始着手此项工作。
阿里在2010年,就指派由蒋芳专门负责反腐事宜并可单独向CPO汇报。
一年后,B2B欺诈事件浮出水面,首席执行官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辉引咎辞职,人事副总监邓康明辞去相关职务。
据此小米、京东、腾讯纷纷效仿成立了反腐职能部门。
2017年,由京东组织倡议,凡是员工因贪腐问题被开除即被拉入黑名单,其他公司可基于共享资源获取黑名单内人员信息,从而禁止其进入其他互联网企业工作。
华为为此也提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贪腐问题的惩罚力度,将远远大于基层员工。毕竟高层管理者一旦伤及企业利益所带来的破坏性,远比基层员工要大得多。
当企业某一个核心部位出现重大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而韩鎏的跌落与行业的集体“刮骨疗毒”,正是互联网企业从依赖个人影响力与高度集权,向制度透明与流程制约的转变。
当行业告别高速发展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完成从“人治”向“法治”进化,是衡量互联网科技巨头能否真正迈向成熟的关键,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助力。
-END-
参考资料:
1.法治周末报:《互联网企业再掀“反腐风暴”》
2.天津大学官网:《韩鎏专访》
3.时代财经:《反腐风暴席卷互联网大厂》
4.虎嗅:《饿了么前CEO巨贪案:供应链管理失能》
作者:红菱
编辑:歌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