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他乡克拉玛依人】马条:歌声流淌着克拉玛依魂

人物档案

马条

【年龄】54岁

【职务/身份】中国知名民谣歌手、音乐制作人

【家乡寄语】克拉玛依这片土地给予了我真诚的性格。没有这份真诚,我走不了这么远。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祝福克拉玛依越来越好、再创辉煌。

【我为家乡献一策】希望克拉玛依能够搭建更多本土音乐孵化平台,让戈壁滩上的歌声被世界听见,让克拉玛依的音乐故事永远传唱。

今年10月,当天山南北传扬着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的喜讯时,一位从戈壁滩走出的歌者,正抱着吉他在北京的舞台上深情演唱着歌曲《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百口泉边,我是你冰凉了甘甜的泉水喂养的孩子……”歌声里沉淀着黑油的厚重,裹挟着风沙的苍茫,更饱含着游子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他,就是马条——一位将故乡刻进灵魂、用民谣讲述西部故事的歌者。

戈壁滩上“野蛮生长”

1965年,马条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带着妻子扎根在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一代建设者。1971年,马条在克拉玛依百口泉农场出生,成为一名“石油娃”。他在东风新村度过童年时光,小学三年级时又回到了百口泉,在那里长大。

那时的克拉玛依尚在建设初期,他童年的记忆里,没有高楼林立,没有少年宫、动物园,没有家长接送,只有广袤无垠的戈壁和“野蛮生长”的自由。

父亲性格包容,从不约束孩子们的天性,任由他们在戈壁滩上奔跑、探索。于是,他年少的记忆里刻下了一片片沙丘、一条条沟壑,记住了甘甜的百口泉水和狂风肆虐的魔鬼城,更在骨子里铭刻下了新疆人特有的真诚与热情。

后来,马条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先后当过测井工、修井工。那时的他,还组建了一支名为“穿山甲”的摇滚乐队,常在星空下与朋友们一遍遍唱着摇滚,唱响这座城市的歌。

石油的气息、风沙的呼啸、石油人的坚韧,悄悄在他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些“戈壁元素”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帮助他在华语乐坛闯出一片天地。

1994年,23岁的马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油田的“铁饭碗”,带着5000元钱和一把吉他,远赴北京追寻摇滚梦想。

“克拉玛依这片土地不仅给了我丰富的创作素材,更赋予了我真诚勇敢的性格,让我走得更远。”马条说。

信念照亮追梦之路

初到北京的马条,很快遭到了现实的“棒喝”。他住在北京郊区的出租屋,每天的生活就是练琴、学吉他。为了生存,他白天在琴行教课,晚上在酒吧驻唱,有时唱到凌晨,回到狭小的出租屋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1999年,马条录制完成第一张作品集《傻女孩》,并签约华纳唱片公司。本以为迎来梦想的起点,却因公司人事变动,作品最终未能发行。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始终没有放弃音乐梦想。

“那时从不觉得苦,因为对我来说,每天能弹琴、玩音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学会一段和弦,弹出一段solo,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马条说,“就像父母那一辈初到克拉玛依时,面对的环境比我要艰苦得多,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看到第一桶油喷涌而出的那一刻,所有的苦难都被笑容淹没。我传承了这种精神,把信念刻进了骨子里——在信念面前,所有的苦难都不值一提。”

2009年,马条推出首张个人同名专辑《马条》,专辑中的《塔吉汗》一曲让他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这首歌的灵感源自他1999年在南疆遇到的一位牧羊老人。老人向他倾诉年轻时爱慕一个富家姑娘,却因自卑不敢表白,年过六旬仍在后悔“连手都没拉过”。

马条用新疆音乐的旋律,将这个遗憾的爱情故事谱写成歌,“可怜的我还没牵过她的手,想起了从前真让我心痛”……歌曲中蕴含的真挚感情不知让多少观众感动流泪。

转机出现在2015年,马条登上《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一首《傻瓜》让刘欢赞叹“这是真功夫”,周华健尊称他为“前辈”。后来,他成为创作人和民谣歌手,不仅为老狼、叶蓓等人创作歌曲,其作品也被刘欢、汪峰、黄绮珊、谭维维等知名音乐人翻唱。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特别感激音乐。”回顾过往的奋斗岁月,马条感慨道。

让世界听见克拉玛依

戈壁的风可以吹远游子的脚步,却吹不散深植骨髓的乡愁,马条的歌声里,始终保持着戈壁滩特有的粗粝与真诚。

“离开克拉玛依越久,越觉得家乡的一切都刻在骨子里。”马条说,北漂30年,他最想念的是百口泉的甘泉、魔鬼城的晚霞,还有母亲做的抓饭。无论多忙,每年他都要抽时间回到家乡,陪伴父母,与志同道合的老友谈论音乐,还要去看一看油田,去幼时玩耍的戈壁滩走一走。

2020年,身在北京的马条格外思念家乡。一个深夜,童年时在戈壁滩上玩耍的场景突然浮现在他脑海里,灵感喷涌而出,他拿起吉他,写下了《克拉玛依》的第一段歌词。仅用15天,马条就完成了《克拉玛依》《边边》《塞外》等6首歌曲的创作,之后又用两年时间精心打磨编曲。

其中,《边边》是他写给父母的歌,“骆驼草,刺着马腿跳;灰土地,咸成白碱滩……”这首歌既唱出了父母那代人在戈壁滩建设家园的艰辛,也饱含着他对“石油二代”身份的骄傲。2021年,专辑《塞外》正式发行。

“年轻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或许感受不到特别深厚的情感。但远离家乡后,童年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习、工作、朋友、亲人,那些画面和感受总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因为它们早已嵌入骨髓,无法抹去。有时候,这些画面和文字,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旋律。”他说。

“一壶狂酒伴长歌,不吝山荒荒。春风一夜生青绿,塞外有江南……”马条在外一直以身为新疆人、克拉玛依人为荣,几十年不改“乡音”,并坚持用音乐讲述民族故事,用歌声咏唱新疆文化。

去年8月9日,在湖南卫视《乐在其中》音乐盛典上,马条携手3位木卡姆艺术家,演绎了原创歌曲《塞外》,将克拉玛依“塞外江南”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当时节目组让我改编《塞外》,我就想,不如把我们新疆最根性的文化呈现给大家。而木卡姆,就是新疆本土音乐的灵魂。”马条坚定地说。

永远的“克拉玛依孩子”

近日,由爱奇艺出品,廖凡、尹昉、刘琳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树影迷宫》正在热播,其片尾曲《遗落在过去的风》正是由马条演唱。

但无论名气变得多大,马条始终把家乡放在心头。

去年12月30日,刚结束北京卫视跨年晚会录制的他,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往机场返回克拉玛依。第二天,在“魅力白碱滩 共迎幸福年”音乐会上,他拨动琴弦,为家乡人民演唱了《克拉玛依》——这首连接着他与故乡的歌。

“克拉玛依,百口泉边,我是你冰凉了甘甜的泉水喂养的孩子……”舞台上,抱着吉他的马条吼破了嗓子,也让台下观众红了眼眶。

去年9月,在回克拉玛依探亲期间,他更是精心策划,与新疆九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晓明、“穿山甲”乐队的吉他手秦岭一起,在克拉玛依飞往富蕴可可托海机场的G4497航班上,为克拉玛依区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15名智力残障人士献上了一场特别的爱心演出,让他们在歌声里看见了新疆的美丽。

也是那时,大家才得知,自2012年起,马条每次回到家乡克拉玛依,都会前往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看望智力残障人士。

“这次旅行让孩子们非常开心,我个人也收获颇丰。活动结束后,我创作了《钥匙》。其实这些孩子很聪明,有的会画画,有的记忆力超群,他们只是缺少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马条说。

“我是风舞杨柳,蜕变成条,挣脱你送别的手,离家的少年……”从戈壁滩上的“石油娃”到舞台上的民谣歌者,马条用歌声将克拉玛依的故事带向远方。而这片土地,永远是他旋律中最动人的底色——因为他的灵魂,早已与克拉玛依融为一体。

“未来我还会创作更多关于克拉玛依的歌,把家乡唱给世界听。”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娱乐   克拉玛依   他乡   歌声   戈壁滩   家乡   塞外   音乐   新疆   油田   北京   戈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