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奔赴定边,投身边区建设
一九三七年十月,我从延安来到定边县,踏上这片充满革命火种的土地。彼时的三边地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这里不仅是抗战后方,更面临着复杂的斗争形势——既要巩固边区政权,发动群众支援抗战,又需应对国民党势力的交错干扰。
抵达定边时,三边特委书记白如冰正带领同志们为边区建设日夜奔忙。特委班子团结一心,组织部长刘英勇专注于党建与干部培养,统战部长杨一木凭借智慧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妇女主任白凌云深入群众,动员妇女力量支援前线。专署专员王子宜统筹地方事务,专署下设秘书室、民政、财政、粮食等科室,虽因岁月久远,部分科室领导人记忆模糊,但所有人都怀着共同的信念:为边区稳固、为抗战胜利拼尽全力。而我担任保安处长,对外以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身份开展工作,因保安处工作性质特殊,需在隐蔽中筑牢边区安全防线。
二、保安司令部:守护边区的钢铁堡垒
当时,保安司令部司令由白寿康同志担任。我们深知,三边地区的安稳,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后方的安全。司令部的首要任务,便是整合地方武装力量,构建严密的保卫体系。盐池作为边区“经济命脉”,年产盐数十万担,其税收支撑着边区大半财政,保护盐池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在白寿康同志带领下,我们与匪患、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斗争。面对盐池周边猖獗的土匪,保安司令部组织部队多次出击。巡逻、侦察、布防,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尽管条件艰苦,武器装备有限,但同志们毫不退缩。大家明白,守住盐池,就是守住边区的经济根基;守住三边,就是为抗战胜利守护后方阵地。
与此同时,保安司令部与地方政权紧密配合。定边县委虽因时间久远,部分细节难以完全清晰,但依稀记得县委书记可能是惠庆琪同志,他带领地方群众配合部队,筹粮筹款,支援前线。三边特委委员白如冰、甘渭汉、王子宜、白寿康、刘英勇等同志,虽未设常委,却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特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边区每一寸土地。
三、战友并肩:烽火中的革命情谊
在三边工作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与战友们并肩奋斗的时光。白如冰同志作为特委书记,沉稳睿智,统筹全局,带领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辟革命事业。他常说:“三边是边区的屏障,我们多一分努力,党中央就多一分安全。”这句话,成为激励大家前行的动力。
统战部长杨一木,凭借卓越的沟通能力与胆识,在复杂的统战工作中屡建奇功。他单枪匹马与各方势力周旋,为边区争取支持,化解多次摩擦。妇女主任白凌云,以柔弱之躯扛起动员群众的重任。她走村串户,发动妇女纺线织布、支援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革命女性的坚韧。
白寿康同志作为保安司令部司令,始终坚守岗位,指挥若定。我们密切配合,为三边的安全防线倾注心血。还有警二团团长周仁杰、政委甘渭汉,他们带领部队坚守边区,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侵袭。这些战友们,虽来自不同地方,却因共同的信仰凝聚在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支持,毫无保留地奉献着热血与青春。
四、使命延续:离开后的三边发展
一九三八年三月,因工作需要,我离开定边回到延安。离别之际,看着这片奋斗过的土地,心中满是不舍。我走后,保安处改为保安科,白永林同志接任科长,继续守护边区安全。后来,我到庆阳专区,白寿康同志也来到庆阳,我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革命事业拼搏。
这段三边岁月,成为我革命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尽管条件艰苦,斗争复杂,但每一位同志都怀着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在黄沙漫天的荒漠中坚守,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前行,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担当。
如今回望,三边的土地上,依然回荡着当年的热血誓言。那些与战友们共同奋斗的日子,那些为守护边区付出的努力,早已融入革命的历史长河。它让我深刻懂得: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无数同志的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而这份在烽火中铸就的情谊,这份为理想拼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不负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