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五仁月饼,那是你还年轻,没有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桃李面包公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几句简单的广告语而遭到全网抵制。
此外,甚至央媒都下场批评了,表示冒犯消费者,要求对方道歉。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桃李面包被扒出更多丑闻,面包里藏着细菌、刀片甚至飞虫。
那么,曾经的“国民面包”如何一步步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曾几何时,它还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身影,无论是在街角的小超市还是大型连锁卖场,那句“当天生产、当天上架”的承诺,配上亲民的价格,让它成为了无数家庭早餐桌上的常客。
这个从1995年一个小作坊起家的品牌,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不懈的扩张,一步步构建起覆盖全国数十个生产基地的面包帝国,甚至在2015年成功敲钟上市,短短四年内营收翻了两倍多,年销售额逼近60多亿元,算下来,平均每个国人每年都要为它贡献近5块钱。
然而,这座看似坚固的“国民面包”大厦,如今却裂痕遍布,正处在舆论的风暴中心。一切的崩塌,往往是从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傲慢开始的。就在不久前,该品牌一则月饼广告的文案,成功点燃了全网的怒火。
文案里那句“不喜欢五仁月饼的人,说明他的人生阅历尚浅,还没能读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字里行间透出的说教味,让屏幕前的消费者们瞬间炸了锅。
大家的感觉出奇地一致:我花钱买你的东西,怎么反倒还要被你居高临下地“教育”一番?这其中的逻辑何在?吃个月饼,怎么就和人生磨砺扯上关系了?
这种冒犯性的“爹味营销”,不仅没能带来预期的宣传效果,反而激怒了所有人,无论是五仁月饼的忠实拥趸还是坚决的反对者,都对这种强行拔高、定义消费者的行为感到极度不适。
舆论的声讨排山倒海而来,连官方媒体都下场严厉指责,要求其立刻道歉。面对汹涌的民意,品牌方的初期应对更是错漏百出,显得毫无诚意。
他们先是试图将责任推给所谓的“内部共创”,后来又甩锅给一位“年迈”的高层决策者,这种避重就轻、推诿塞责的态度,无异于火上浇油,让本已脆弱的品牌信任雪上加霜。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某位头部主播因“教育”消费者而导致直播间销量从数百万骤降至数万的惨痛教训。
事实一次次证明,当一个品牌开始试图去定义、去教导它的衣食父母时,离被市场抛弃也就不远了。
如果说营销上的翻车只是伤及了品牌的颜面,那么接二连三的质量安全问题,则是在无情地摧毁其生存的根基。毕竟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安全永远是那条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然而,这家面包巨头却在这条红线上反复试探,让消费者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国家监管部门的抽检报告,像一记重锤,砸碎了它品质可靠的假象。报告显示,其部分切片面包产品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这串冰冷的专业术语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健康威胁。
微生物超标,意味着面包不仅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变质速度也会加快,食用后极有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来说,这种风险更是被无限放大。
更令人费解的是,面对铁证如山,品牌方的第一反应不是道歉和整改,而是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直到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才姗姗来迟地发布了一份致歉声明。
这还没完。另一份官方检测报告又指出,该品牌的纯蛋糕产品中,丙二醇的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过量摄入这种化学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潜在的损害。看不见的风险已足够令人心惊,而那些“看得见”的意外,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大约三年前,就有消费者在产品中发现了飞虫,品牌因此被处以五万元罚款,给出的解释是工作人员灭虫不够彻底。而更惊悚的,是一位消费者声称在面包里吃出了一枚长约两厘米、已经锈迹斑斑的刀片。
面对如此严重的指控,品牌方却回应称生产流程没有问题,并提出赠送新品试吃的赔偿方案。消费者自然无法接受,要求进行专业鉴定。随后,品牌方选择报警,声称会配合调查,但这件事最终却没了下文,调查结果始终未向公众公开。
时至今日,在各大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在产品中发现苍蝇、头发等异物的帖子,依然屡见不鲜。
一个品牌之所以能被冠以“国民”二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市场份额,更因为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与信赖。
许多人都是吃着这个牌子的面包长大的,它曾是童年记忆里香甜、柔软、可靠的代名词。也正因如此,当丑闻接连曝光时,公众的失望与愤怒才会如此强烈。
人们无法接受,这个曾经为了提升品质,不惜派遣团队远赴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烘焙强国学习先进技术的企业,如今却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屡屡失守。
短短四十多天里,该品牌数次因负面新闻登上热搜并公开致歉,那个曾经光鲜亮丽的“面包巨头”形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崩塌。
市场的反应是最诚实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在华北、东北、华东等多个核心销售区域的营收均出现了下滑,这正是信任危机传导至业务端的直接体现。
超过五百条的消费者投诉,内容涵盖了保质期内发霉、异物等各种质量问题,更是这道信任裂痕的无声见证。
人们不禁要问,那个从小作坊一路打拼成上市公司的奋斗者,究竟是怎么了?或许,是在高速扩张的道路上跑得太快,以至于忘记了出发时的初心。
当企业的重心从产品本身,悄然转移到花里胡哨的营销游戏上时,就已经偏离了航道。它似乎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家食品企业,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永远是安全、可靠、美味的产品。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罚款,无论是五万还是一万,与其庞大的利润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它不会永远眷顾一个不尊重消费者、忽视基本权益的品牌。眼前的困局,既是危机,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
想要挽回消费者的心,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回归产品质量的本位。停止那些华而不实的营销噱头,把钱和精力踏踏实实地投入到生产线的升级、质检流程的完善和供应链的管理上。
消费者期待的,从来不是天花乱坠的故事,而是一份可以放心入口的安心。这家国产巨头的沉浮,也为所有同行敲响了警钟:无论你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1.《桃李面包产品菌落总数不达标,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名》中原新闻网2025-08-01 08:32
2.《“你还没饱尝生活的毒打”,桃李面包就月饼广告文案道歉:后续宣发由年轻人接管》红星新闻2025-09-05 17:20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