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枫故居(资料图)
当《沉默的荣耀》以荧屏叙事的方式将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那些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英雄形象,便从历史的深处愈发清晰地走来。
剧中的宁波籍“交通员”朱枫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历史的坐标,也清晰地刻印在她留下的一封封家信中。
那些泛黄纸页,与热播剧彼此映照。
在穿梭敌营虎穴的同时,她将对亲人最深的牵挂、对信仰的忠诚坚守,付诸笔端。朱枫故居展陈的、镇海区档案馆珍藏的家信,正是她深沉情感与坚定信仰的双重见证。
“我也经常在想念你们,只要脑子一有空隙,无论在船上在车里(我每天渡江来回坐船车共四次)或在夜阑人静时就会念念不已!”
在细腻的文字中,朱枫是温柔的妻子,是操心的母亲,是忠诚的战士。
“孩子进校住读已一月……老师们都称赞他们活泼而聪敏,你们听了一定高兴得很。”
“等除夕我也放假的时候,准备接他们来寓住三天,带他们看看电影。”
……
这封给丈夫朱晓光的信,写于“天津解放后的第三天”。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常话,对于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朱枫而言,恰是硝烟之外最珍贵的宁静。
而这封信的传递本身,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从香港带到安东,再由沈阳转到天津,辗转了不少人的手”“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朱晓光后来注解道,这封“写得很简短”的信,是“自一九四六年八月别后的第一信”。在如此背景下重读信中那句“一切可请放心”,方能体会其中千钧之重。
“我常常想起霞浦路吃菇粥,五岱洋种菜挑粪,嘉陵江畔月黑风高的晚上你从安乐旧木桥边候我,在集中营探访时的感觉和宪兵队出来后你对我的感情……是那样温情的……”这段深情回忆,出自朱枫写给朱晓光的一封长信。
在这封信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妻子的细腻情感交织得尤为紧密。她“告诫”肺病初期的丈夫,“每个人(当然指的好人与健康的人)都是新中国最最可靠的资本,现在和将来都需要他(她)来发挥巨大的力量,而这些资本也不再属于一己之私,你必须对身体珍重爱惜!像公家给你的宝物要你负责维护一样。”
朱枫就义时眼里满是刚强,但在女儿朱小枫心中,母亲始终是温婉娴静的。朱小枫深情回忆,印象中的母亲,头发齐肩,穿一件朴素的旗袍,很少戴首饰,偶尔会在领口别一个水钻的胸针。
朱枫对女儿朱小枫的爱,具体而细致。她会细心关照一只手表的事,“现在我把自己带的一只带给你,这个我想你一定合用了。”她会在意女儿的成长与情感,在信中温柔探问,“听说你和白豪相爱,他是怎样一个青年……有空的时候,你不妨写一封比较详细的信来,告诉我是怎样的经过与现在的情形。”看到女儿在信中说“学一门技术不容易,但是我有信心和毅力一定要完成它……”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朱枫回信鼓励,表示“看了很高兴!”这位在情报工作中机警周详的战士,在女儿面前,心细如发。
1949年的5月,上海已经解放。丈夫朱晓光随中宣部南下工作组在上海筹建新华书店。一家人翘首盼望朱枫归来,朱枫何尝不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短短两个月,朱枫夫妇俩就奋笔疾书了几十封“两地书”。
9月24日,朱枫在写给朱晓光的信中明确表达了对六天后就要举行开国大典的首都的向往,“多么有趣的地方啊!我也遥想着,只是不能去,想想而已。”
过几日,她又发出一信,“今有好多信从上海邮来,可是没有我的,好不惆怅。你一定以为我也许去了。好吧,那就在心里想念着,想念着,想念着,一直想到见面的时候,会更增加愉快的。”在这朴实无华的字句里,在那连续三个“想念着”里,包含了多少深情。
然而,使命的召唤,已先于团聚的约定而抵达。
“个人的事情暂勿放在心上,更重要的事应先去做”——朱枫在家信中的这句话,是她最终的抉择。
朱枫离开香港去台湾时,致信家里:“此去须有几月逗留,我会保重身体,你不必惦念着,我想不把这件事告诉小枫或阿籣,免得她们想念,也不必和他人说起。”
这些充满温情的家信,成了她潜伏前的“最后倾诉”。
1950年1月14日,她在信中写道:“逸兄、慰姊:别久颇以为念,遥维阖府康泰为颂,凤将于月内返里一行……”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归期,这封信也成为朱枫的绝笔手迹。
因叛徒出卖,一个多月后,朱枫不幸被捕。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她以生命的终章,诠释了何为坚贞不屈。
如今,朱枫烈士长眠于镇海革命烈士陵园,镇海中学内的朱枫故居已成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园中红枫傲然挺立,岁岁年年,绽放着如她一般的赤胆忠心。
正如其孙女朱容瑢所言:“正是有无数像奶奶一样,于无声处坚守、在危难时担当的先辈,我们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因此,珍惜,是我们必须怀有的情怀;铭记,是我们必须做的功课;而继承他们未完的信念并努力奋斗,则是我们永远不能懈怠的使命。”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佳
编辑 肖勇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