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荷花、做藕粉......日照这个小院,把日子过成诗

清风为伴

慢制时令味

节令已经是大暑了,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小院里下过一场雨,空气湿润润的,花草树木的叶子绿得逼人眼。花叶上有点点雨珠随风洒落,地面有浅浅的雨痕斑斑驳驳。清风吹过,墙角那丛蔷薇的香气便悄悄漫开,不浓烈,却教人忍不住要多吸几口这夏天的味道。

这个时节的院子,舒适又惬意。院子里除了花红草绿,还有瓜果飘香。将新鲜采摘的瓜果全都浸泡在一尺清冽之中,果香味更加浓郁了。拿起水池中沁的冰凉的西瓜,那清凉与甜意便消解了大半暑气。

家在小院里,植物的生长和饭桌上的三餐饮食都是跟着节气走的。春采新茶炒青,夏摘荷花入馔,秋收葡萄酿酒,冬磨豆腐蘸酱……简单的食材经了手,就成了时令的味道。最寻常的饭菜,因着这份用心,便吃出了别样滋味。

推开小院的柴扉,我的四季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此刻正该说说那些属于盛夏的味觉记忆。

盛夏初至,细雨开始缠绵,空气里浮动着水汽浸润的草木清气。

我素不喜暑热,却独爱这溽暑中的一缕荷香——它自盈盈翠盖间溢出,携着露水的凉意,竟将炎夏也点染出几分诗意的清幽。

每逢此时,我总念及炸荷花的滋味。

小院不远处的荷塘,满眼是亭亭擎举的绿意,荷花在风中摇曳,瓣儿层层叠叠,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

趁雨歇间隙,赤脚踩入塘边湿泥中,采撷几朵初绽的粉荷。花蕊深处,一缕缕清甜的香意浮动,缠绕着指尖。

归至厨下,轻轻剥去外层花瓣,只留那柔嫩娇弱的内瓣,清水漂洗过,莹润如玉。面糊是极简的:面粉和水调匀成清透薄浆,裹上花瓣,再放入七成热的油锅里。霎时,油花喧腾起来,花瓣在油锅里翻卷舒展,渐渐被淡金包裹,香气也愈加浓郁。

刚出锅的荷花,花瓣边缘微卷着,金黄酥脆,轻咬一口,脆响之下,内里却是柔软带韧,温热的清甜滋味在舌尖弥漫开来,口中齿间,竟都染上了荷塘水汽氤氲的甘香。

夏深了,荷叶亭亭如盖,青碧连天,而泥中的藕已悄然肥白。我常踱去塘边,拔几节藕回来。新掘的藕,沾着黑泥,水一冲便显出玉色的肌肤来。

制作藕粉是极需耐性的。先将藕截成寸段,石磨早备好了,青石凿就,重得很。推磨时,须得一手喂藕块,一手转磨柄。灰白的藕浆便从磨缝里渗出,沿着石槽缓缓流到盆中。这浆汁看似浑浊,却自有其清澈的质地。

滤浆用粗纱筛布,四角悬在木架上。倒浆进去,浆液便透过布眼淅沥而下,布上则积了一层渣滓。

取了浆液静置半日,盆底便沉了雪白的藕粉,上头浮着清水,轻轻倾去即可。此时的藕粉尚是湿团,须用布包了,吊在檐下风干。三日后解包,粉块已硬如石卵。敲碎了,铺在竹匾里晒。不消两日,那粉便干得透了,捻在指间,细腻如尘。

食用时,先煮一锅滚水,投黄冰糖三五粒,红枣数枚,枸杞一小撮。水沸了,甜香便窜出来。取藕粉一匙,冷水调开,再冲入沸汤,顷刻便凝作半透明的羹。藕粉不甚甜,自有一种清气。枣与枸杞的甘味渗在其中,又添了些许温厚的意趣。

每啜一口,便想起那荷塘,那石磨,那悬在檐下滴水的粉包。食物之味,大约一半在舌上,一半在记忆里的。

当第一片枫叶轻轻飘落石桌上,小院的故事便悄然翻开了秋的篇章。

不远处的牧场里,葡萄已悄然挂满枝头,原酿的葡萄酒,正在玻璃罐里静静酝酿。下回且说说,如何将满园秋色封进罐里,又如何用酒液浸出葡萄的甜香。至于那些雪夜里围炉的故事,且留待冬日慢慢道来。

在这方小天地里,每个季节都带着自己的滋味。夏日的热烈化作荷香藕粉,秋日的丰饶正在葡萄藤下静候。我们总说生活需要诗和远方,却不知真正的诗意,就藏在这亲手触碰的四季风物里。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在小院里,年年应时而至;嫩韭、青豆、紫茄、南瓜,菜畦间的园蔬野菜,年年应时而生。就这样依着时令生活,自然而然地过好每一天,便是对光阴最好的珍重。

想起早川由美在《耕食生活》中的话:“不是以自己的时间为轴,而是去过以植物时间为中心的日子”。在安静得能听见万物呼吸的日子里,跟随大自然的脚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慌不忙,找回了内心深处的安宁与丰足。

柴米油盐皆成诗,烟火人间小日子。这般光景,这般心境,任谁不会沉醉呢?

白鹭湾全新小院产品 | 樱花小院·合院样板区开放

欢迎预约参观

-613678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美食   日照   藕粉   小院   日子   时令   花瓣   荷塘   滋味   浆液   甜香   石磨   清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