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进入霜降节气的第二天,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恰似秋冬交替的“过渡哨”,宣告着天气即将向寒冬迈进。此时的自然界,阳气悄然从“收敛”转入“潜藏”的状态,阴气则日渐旺盛,凛冽的寒气开始占据主导,成了时节的“主角”。

中医有句老话:“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这股渐浓的寒气,是最容易损耗我们身体的阳气。若是这时候,身体里还残留着往日积累的寒气,或是不小心被新的风寒侵袭,这股“阴邪”便会借着阳气收敛、身体抵抗力减弱的间隙趁虚而入,要么在体表引发不适,要么悄悄深伏在体内的经络与脏腑之中,为后续的健康埋下隐患。

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这股寒气尤其需要警惕:毕竟随着年龄增长,气血循环速度变慢,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变钝,关节、脾胃这些“怕凉部位”的耐受度也大不如前,往往自己没觉得多冷,寒气已经悄悄“缠”上了身。

也正因为中老年人对寒气的“防御能力”更弱,稍不注意就可能让寒气钻了空子,所以霜降后护身体,关键要先“守住防线”——主动避开那些容易“招寒上门”的行为。尤其是这两件事,中老年人尽量少做,才能减少寒气入侵的机会,稳稳护住身体里的阳气。同时饮食也要注意,多吃这三样,护好身体防着凉!
霜降之后,那冷劲儿跟初秋可不一样了——初秋是风里带点凉,顶多打个哆嗦;而现在这寒气得往骨头缝里钻,毕竟都开始结霜了!中老年人这时候可别在外面待太久,尤其是早上天刚亮、傍晚太阳快落山那阵儿,温度低得很,在外面待着跟直接“喂”寒气没啥区别,很容易被冻着。

所以霜降后,中老年人户外活动要“见好就收”:比如买菜时速去速回,别在菜市场门口闲聊;晨练、散步尽量选上午10点后、下午4点前,每次停留不超过1小时,一旦觉得手脚发凉、身子发僵,就及时回家暖一暖。少在户外“挨冻”,才能减少寒气入侵,护住身体里的阳气,避免感冒、关节痛等麻烦找上门。

霜降后户外的石墩子,看着是块普通石头,实则早被寒气“渗透”了——表面摸着凉,底下藏着的凉气更足,中老年人要是一屁股坐上去,等于把腰腹、臀部直接贴在“寒气源”上,太容易招病了。
而且这寒气钻进去还不容易散,不像着凉打喷嚏那样明显,可能悄悄积在关节或肠胃里,后续慢慢引发不适。所以霜降后出门,千万别图方便坐冷石墩,要是想歇脚,不如找个带靠背的木椅,或者垫个厚布垫再坐,别让这“凉疙瘩”伤了身体。

鲈鱼的蛋白质含量高且优质,容易被身体吸收,能帮中老年人补充抗寒所需的能量,增强抵抗力;同时它脂肪含量低,尤其适合消化功能减弱、需控制血脂的长辈,吃了既能暖身,又不会给肠胃和血管添负担。

食谱推荐:清蒸鲈鱼
具体做法:
1、鲈鱼洗净,改花刀,盘底放姜片,放少许盐,两勺料酒抹匀将鱼腌10分钟。
2、锅中放清水,鲈鱼放蒸锅,盖上锅盖,蒸18分钟。
3、时间到,取出,倒掉蒸出来的水,放鲜酱油20g,放葱丝,红椒丝,泼上热油即可。

从西方营养学角度来讲:菠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等,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减少霜降后因寒气入侵引发感冒的几率;维生素K还能帮助维持骨骼健康,对秋冬易因受凉出现关节不适的中老年人很友好,为身体筑起“抗寒防护盾”。

食谱推荐:菠菜蛋花汤
具体做法:
1、菠菜洗净焯水捞出过凉水,挤干水分切小段备用;水淀粉,葱花准备好,锅里油热放葱花,加热水,水开后淋入水淀粉煮一会。
2、鸡蛋加水打散,淋入,搅拌一下,放入菠菜段,加一点盐,香油,关火,好喝的菠菜鸡蛋汤做好了。

山药性质温和,且含黏液蛋白,这种成分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帮中老年人抵御霜降后的寒气对肠胃的刺激;同时它还能促进脾胃运化,避免因秋冬吃太多温补食物导致的消化不良,尤其适合本身脾胃弱、容易肚子凉的长辈。

食谱推荐:山药红枣粥
具体做法:
1、将糯米和红枣清洗干净,山药去皮切段。锅中放入足量水烧开,将糯米红枣倒进去,用勺子搅动,避免米粒粘锅底。
2、煮沸后转小火,加盖留小缝,煮30分钟,加构杞,红糖,搅拌均匀。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