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毛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毛发,但因有些部位的毛发有碍观瞻,爱美的人都会将其去除。
但是在日本这个国家,人们对于除头发之外的毛发,容忍度几乎为零,“有毛”为耻、“无毛”为美的心态在日本已经极为普遍。
毫不夸张的说,日本已经逐步在走向“无毛社会”,日本人的脱毛程度有多夸张?他们为何不愿接受自身的毛发呢?
在日本街头随便抓个人问,十有八九都能聊起脱毛的话题,这里的人对体毛的在意程度,细到连脚趾缝里的绒毛都不会放过。
20到30岁的年轻女性里,六成有过脱毛经历,哪怕是冬天穿长靴,也会定期处理小腿和腋下的毛发;30到40岁的女性中,四成把脱毛当成日常护理,化妆台前总摆着脱毛膏和剃刀。
就连日本男性也将脱毛当成常态,2025年上半年,5.6%的日本男性去过专门的脱毛美容院,还有5%尝试过激光医疗脱毛。
疫情那几年,不少男性把省下的通勤费拿去做激光脱毛,专业机构的男性客户量比之前多了三成。
更惊人的是孩子群体,2016到2023年,日本中小学生的脱毛人数比2015年前涨了810%,有些美容机构甚至推出3岁以上儿童的脱毛套餐。
美容店也机灵,针对上班族推出“午休快速脱毛套餐”,针对学生搞“假期全身护理优惠”,连便利店的货架上,都多了不少小包装的脱毛湿巾。
这种对“无毛”的执着,其实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回数几百年,日本街头就已经能听到特殊的“脱毛声”了。
江户时代的日本街头,男人们穿着仅能遮住要害的兜裆布往来穿梭,谁要是不小心露出腿毛或下腹的体毛,立马会被围观者指指点点。
当时的浮世绘里,常把露毛的男性画成酒糟鼻、粗眉毛的丑角,配文“不知耻者”。
为了避免这种羞辱,澡堂成了男性的“脱毛战场”,几乎每个泡澡的男人都会备着两块巴掌大的“毛切石”,在热水里泡软皮肤后,从腋下到脚踝来回摩擦,连脚趾缝里的细毛都不放过。
澡堂里此起彼伏的“沙沙”声,成了江户城清晨特有的声响,甚至有町人编成小曲传唱这种“净身仪式”。
那个时代的游女们对脱毛的讲究更甚,吉原花街的登记簿里记载,一流游女要先用轻石磨掉手臂和小腿的汗毛,再用浸过米浆的细线绞去腋下和唇周的细毛,最后用艾草灰混合芝麻油涂抹全身,让皮肤保持光滑。
这种“无毛美学”不是为了自己舒服,而是当时的客人就认这套,花街的价目表上,明确把“肌肤光洁”列为顶级游女的加价项,最多能比普通游女贵三成。
到了明治维新,1872年东京第一条铁路开通时,穿西式裙装的女学生一出现就引发轰动——裙摆下露出的小腿要是有汗毛,会被报纸批评“有失文明”。
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里,甚至把“剃除多余体毛”写进了女子学校的行为规范。
那会儿从欧洲传来的画报上,穿无袖礼服的贵妇个个肌肤雪白,这种“光滑=优雅”的观念,正好撞上日本人骨子里对“洁净”的执念。
很快,普通人家也开始跟风,1895年大阪的《朝日新闻》登过一则趣闻:有个卖和服的商人,因为袖口露出腋毛被顾客退货,气得当场在店里用剪刀把腋毛剪了。
到1900年,东京的百货公司开始卖专门的“脱毛纸”,第一年就卖了二十多万包。
到了现代,日本人都把“洁净”和“极简”刻进骨子里的社会,体毛被直接贴上“多余”“粗鄙”的标签。
超市货架上的脱毛产品永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包装上印着“去除杂质,回归本真”的标语。
综艺节目里,嘉宾露出腋毛会被后期打马赛克,弹幕里满是“不整洁”的评论。
这种集体认知下,不脱毛成了“不讲卫生”的代名词,60%的受访者坦言“看到别人体毛外露会下意识疏远”。
就连,幼儿园老师会暗示家长“孩子露出腿毛可能被起外号”,小学里有38%的家长带孩子脱毛,只为“不让孩子成为异类”。
东京一所中学的匿名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女生因“同学都脱毛”而开始使用脱毛膏,哪怕自己并不觉得体毛是负担。
这种“不脱就会被孤立”的潜规则,从孩童时期就把“脱毛=融入群体”的观念钉进心里。
而且在日本职场中,销售岗位的员工手册里,虽没明写“必须脱毛”,但前辈会告诫新人“客户更信任看起来整洁的人”。
空乘、服务业从业者甚至被要求“全身肌肤无可见毛发”,否则可能影响绩效考核。
有企业数据显示,脱毛后的员工客户满意度平均提升12%,这种现实利益让脱毛从“选择”变成“必须”。
日常交往中,脱毛被默认为“尊重对方”的表现,朋友聚会穿短袖时,露出腋毛会被悄悄议论“不够用心”;情侣间,62%的受访者认为“脱毛是重视对方的证明”。
这种把体毛和“失礼”挂钩的潜规则,让脱毛成了刻进生活细节的礼仪,从职场到私人领域,无处不在的社会共识推着每个人走进脱毛店,拿起剃毛刀。
环球时报新媒体——2024-07-10《日本为什么被称“无毛社会”》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