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甲板上留影,林徽因初为人妻一脸娇羞

上图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新婚,前往欧洲度蜜月时,在轮船甲板上留下的合影。

他们坚毅的眼神中,透着此次欧洲之行的目的并不单纯。

可以看到,梁思成梳着大背头,戴着眼镜,白色内搭衬衫加黑色长款大衣,风度翩翩,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公子哥的贵气。

林徽因则将头发随意扎起,在海风的吹拂下,有一种凌乱的美感。面对镜头时一脸娇羞,眉角眼梢难掩初为人妻的愉悦。

梁林结婚照,礼服是林徽因亲自设计的

在他们的随身行李中,有一份特别重要的东西——影印本《营造法式》

那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特意从国内寄给他们当新婚礼物的。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北宋建筑师李诫所写,里头有大量中国古代房屋的构造

不过工匠和学者无法破解这些图,将其视为“天书”。

梁启超在随信中感慨道:

“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

梁思成和林徽因从很早的时候,就把“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振兴民族文化”作为终身追求的理想事业。

此次欧洲之行,说是度蜜月,其实更主要的目的是去考察西方建筑,为回国发展中国建筑事业做准备。

将《营造法式》这本古籍带在身边,是方便随时对照、研读、批注。

梁启超为他们提供此次旅行的经费,并鼓励他们说:

“你们该去看看西方建筑的筋骨,再回来看看东方建筑的魂魄。”

梁思成和林徽因没有老人家的期望——

为了避免这种遗憾,1932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云冈石窟时,便果断提出:“若不立法禁绝题壁,则云冈石窟恐步其后尘。”

鉴于此,到了1935年修复曲阜孔庙时,梁林夫妇提出“修旧如旧”的原则,坚决反对添加清代彩画。

李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期间

更重要的是,这次欧洲考察之旅,直接催生了他们回国后的2大开创性工作:

1、1928年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我国首个建筑系,课程设置参考了欧洲建筑史教学体系。

林徽因正是在这期间染上肺结核,以至于后来51岁早早病逝;

林徽因在东北,生下长女梁再冰

2、1931年启动中国古建筑田野考察,期间于五台山佛光寺,为中国找到了一座千年的唐朝建筑。

此举狠狠打脸了日本建筑界,关于“中国人要看唐代木构只能去日本”的嚣张言论,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回国的那些年,为了考察和保护中国古建筑,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将当年梁启超送的《营造法式》带在身边,在上面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分几种不同颜色的笔来写,细致精良。

他们的批注,为解开这本古代天书的密码,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梁思成还在封面上写:“林徽因珍藏,恕不外借。”

梁林夫妇野外考察期间罕见留影

遗憾的是,这本被梁林夫妇视为珍宝的建筑古书,在他们去世后,竟被一个女人卖掉了!

这个女人便是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续娶的妻子——小他27岁的学生林洙。

不知道林洙是出于对林徽因的嫉妒,还是对金钱的贪婪,总之,她在2012年把《营造法式》拿去拍卖,最终成交价218.5万元。

据说,林洙在拍卖前连影印件都没留,只留给学界无数叹息声……

林洙晚年在采访中表示:林徽因不会做饭、不是好太太

结语

那本被变卖的《营造法式》或许已经散落人间,不可追回,但梁林夫妇用毕生心血为中国建筑做出的贡献,早已化作华夏大地上永不倒塌的脊梁。

我们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革命公墓,还有北京大学地质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吉林西火车站等等,都藏着他们的设计心血。

195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设计国徽方案

如今,不少人提起林徽因和梁思成,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真假难辨的八卦轶事——

殊不知,建筑成就,才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这2位大师,最该被后人铭记和传颂的地方。

愿后人不再消费他们的情感传奇,而是沿着他们留下的建筑年轮,读懂一个民族挺立的脊梁。


信源: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权威出版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人民英雄纪念碑   云冈石窟   天书   国徽   欧洲   甲板   法式   娇羞   中国古代   中国   夫妇   建筑   历史   梁思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