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厕所里抓住,就把他们淹死在厕所里”
当俄罗斯新任总理普京在1999年9月,对车臣分离势力放出狠话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句誓言能够兑现
当时的俄罗斯内外交困,人们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又一个短命总理为了稳固地位,而进行的政治作秀
然而在随后短短数月内,普京动用雷霆手段,完成了叶利钦时代被普遍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名为“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军事豪赌,非但没有让普京成为预想剧本中的下一个“背锅侠”,反而成为了普京总统之路上的“成王之战”
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崩溃、军队士气低落、社会普遍绝望的背景下,普京究竟动用了什么魔法
在极短时间内降服了张牙舞爪的车臣?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到那场让整个俄罗斯蒙羞的,第一次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因何而起?在苏联解体前夕,想成为国家领袖的不光有前苏联加盟国的首脑
俄罗斯内部的一些封疆大吏,也在筹划着裂土封王,苏联解体的同时,车臣民族主义运动领袖、前苏联空军将军焦哈尔·杜达耶夫趁机发动叛乱
他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并于1991年11月单方面宣布车臣独立,成立“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
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忙于处理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经济“休克疗法”的烂摊子,起初对车臣问题采取了默许和忽视的态度
但放任车臣现状早晚会导致分裂主义蔓延,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叶利钦最终在1994年决定出兵解决车臣问题
虽然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元气大伤,但车臣只是高加索方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势力,所有人都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俄罗斯铲平车臣连时间问题都算不上,这种轻视车臣的氛围在当时几乎是俄罗斯高层的共识,当时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甚至夸口称“只需一个空降团的兵力,两小时就能解决格罗兹尼”
然而意外的是,俄军最终不仅为占领格罗兹尼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付出了至少5700人阵亡的代价
并且在1996年车臣武装的反攻中,俄军居然丢掉了到手的城市,为了避免在车臣问题上持续失血,急于谋求连任的叶利钦
不得不在1996年与车臣方面签署了一份屈辱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该协议给予了车臣事实上独立的地位
战后的车臣陷入无政府状态,成为犯罪、绑架和极端主义的温床。一些在战争中崛起的车臣军头,其思想愈发激进,并与一些伊斯兰极端势力建立起联系
下一次车臣战争的爆发,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车臣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等待一个俄罗斯最为孱弱的时间,最终,他们在1999年,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如果说现代俄罗斯有哪段时间面临亡国危机,1999年上半年,绝对是排名第一的危险时刻
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以巴萨耶夫为首的激进派,其目标实际上根本不局限于车臣独立,他们试图在整个北高加索建立一个全新的伊斯兰国家
1999年的俄罗斯已经虚弱到不堪一击,此时正是发动“圣战”、拿下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的绝佳时机
虽然站在现在的视角,车臣以小博大有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滑稽感,但在当时,俄罗斯的状况确实符合虚弱到不堪一击这个判断
首先,1998年8月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卢布崩盘,其破坏性后果,在1999年初完全显现
为了推卸经济危机的责任,叶利钦在短短一年内,先后解雇了三位总理,剧烈的人事变动,让俄罗斯中央政府几乎陷入停摆
叶利钦本人的状况也极其糟糕,他不仅疾病缠身,同时支持率已跌至个位数,在当时由俄罗斯共产党主导的国家杜马,正在积极推进对叶利钦的弹劾程序
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的双重打击下,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深刻的失败感、屈辱感和对未来的绝望
同时俄军因199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军费急剧削减,状况进一步恶化,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车臣分裂份子们等待的就是这种机会,于是时间来到1999年上半年,车臣武装份子
不仅升级了绑架和恐怖活动,同时还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边境武装渗透,甚至在中亚与中东大肆招募伊斯兰“圣战”份子
准备用一次全面入侵拿下达吉斯坦,实现他们重建“北高加索酋长国”的美梦
在1999年8月之前,车臣分裂武装的行动非常成功,他们既暴露出了俄罗斯的虚弱,同时也重创了温和派车臣政府的权威
然而他们唯独算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克里姆林宫即将迎来一个与叶利钦截然不同的新主人,一个决心用最强硬手段解决问题的弗拉基米尔·普京
实际上叶利钦选择普京成为总理,并宣布他是自己的接班人这一行为,有着很大的病急乱投医色彩
对于叶利钦而言,在数年的祸国殃民之后,自己的目标已经从“建功立业”转向单纯的“保命”
普京也清楚,叶利钦命其接班的表态,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一旦有任何处理不当,那么最好的结果是下台,最差的结果是自己跟着叶利钦一起被清算
同时,普京也知道其前任斯捷帕申下台的直接原因,并非面对车臣软弱,而是不够强硬
因此在成为代总理的第一时间,他就宣布拒绝任何谈判的可能性,必须对车臣分裂武装,进行决定性的军事反击
在表态之后,普京首先利用自己强力部门的背景,对俄军指挥中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前线俄军的指挥权被国防部、内务部、联邦反间谍局等多个互不隶属的强力部门分割
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的傲慢心态,反映出当时的高层对战局的极度轻视,俄国打输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核心原因,就是后方没有指挥体系,前线不知为何而战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普京首先将所有参战力量,置于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指挥体系之下,由自己个人的意志,保证不会出现“边打边谈”的可能
其次则利用车臣分裂分子在俄罗斯境内的一系列恐怖活动,尤其是1999年9月期间俄罗斯境内不同地点,出现的公寓楼爆炸事件
将对车臣的军事行动从一次“反对分裂的内战”,成功包装为“对恐怖势力的肃清”
这个巧妙的转变,不仅杜绝了境外势力干涉俄罗斯局势的借口,同时也从根本上,激发出了参战俄军的积极性
“在厕所里抓住,就把他们淹死在厕所里”的表态,就是普京对前线俄军的喊话,告诉他们对手是恐怖分子,无需有任何手软
1999年10月1日,普京宣布车臣分裂势力的“政府”违法,并在同日命令俄军展开地面攻势
这次的俄军充分吸取了上一次战争中的教训,他们根本不急于投入地面部队,发动了长达数月的、压倒性的空袭和炮击
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很快发现普京和之前的俄罗斯总理不一样,普京是真想让他们死的
俄军轰炸开始十天之后,他就表示愿意惩罚那些不受约束的车臣军头,希望能与俄军实现停火
但在普京眼里,对手服软证明自己快要胜利了,他当即拒绝了车臣的求和请求,不过也没有将精力彻底放在摧毁车臣上
同时为了减少战争成本,最大程度地控制战争风险,普京做出了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选择,拉拢卡德罗夫
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是车臣首席穆夫提,这一宗教职位虽然与军事或政治关系不大,但却是宗教和部族层面的顶级人物,其影响力深植于车臣社会内部
在普京指挥俄军开始行动之后,卡德罗夫清楚地认识到,俄军决心和实力远超第一次,继续负隅顽抗,只会导致车臣被彻底毁灭
于是他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同马斯哈多夫有公开分歧,战争开始后,更是频繁向莫斯科发去联系
普京敏锐地察觉到了卡德罗夫的利用价值,他在暗中承诺,只要卡德罗夫倒向莫斯科,他将成为俄罗斯治下新车臣的最高领导人
卡德罗夫知道,只要帮助普京战胜车臣武装分子,许诺就必将成为现实
于是,他将赌注全部押在了普京身上,卡德罗夫手下的私人武装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充当了俄军的带路党
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俄军的情报压力,同时还将“俄罗斯人对车臣人”的民族冲突,演变成“亲俄车臣人 vs 反俄车臣人”的内战,从根本上瓦解了车臣内部的抵抗意志和团结
随着战争局势的越来越明朗,普京的支持率也一路走高,在1999年8月,普京仅有的个位数支持率,还都是叶利钦站台的结果
而到了12月,普京的支持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对于这时的普京来说,俄罗斯总统的座位近在眼前,但成为俄罗斯总统,绝不是普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