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一句“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我看到这个报道第一反应是:“这就是董小姐”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句话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网上不断的发酵。有的人似乎不了解董明珠,对她的言论接受不了,也有认为董明珠“罪不可恕”。
以下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遇有缘,点赞暖心,
留言感谢,转发感恩!
我认为,董明珠的话的确有些不妥,有点极端。她的错误在于不该讲的那么直白,可以委婉温和一点。她的这个“极端”言论可以理解、更可以包容。因为她并没有恶意,也不是向社会公开宣传自己的“极端”观点。更不至于“犯法”、成为“罪恶”的证据。有些人的评论言重了,也很“极端”!
这是我的观点。然而,一定会有人持反对意见。那么,问题来了:公众人物在家里、在公司、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才能避免“祸从口出”?他“她”们应该享有怎样的言论自由?他(她)们的言论是否应该得到尊重?我们言论自由的边际在哪里?
1、股东大会讲话是公司的“家事”,是讲给自家人听的,是不是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一般地说,在家里是可以享受言论自由的,社会对家里事务事非常包容的。没有人好事管人家的家务事。如果连家里的事都不能讲真话,我们的言论自由在哪里?在自己家里讲话还要思量再三、吞吞吐吐藏着掖着吗?在家里讲的话传出来也要被严格的检视和无情的批判吗?
2、董明珠不是在对外的场合说的那番话,目的也不是让其它企业效仿
想“封杀”“海归”群体,她没有那个动机也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必要。根本谈不上什么“歧视”,说“违法”更是危言耸听。
3、是何人挑起事端,有何目的?
奇怪的是,这些敏感话语是谁传出去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时间看到这番话并夸张解读的又是谁,目的是什么?是董明珠挑事,还是另有其人?如何选用人才是公司自己的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出的决定,别人无可厚非。或许,董明珠的“快言快语”,总让有些人“不舒服”,亦或是给了有些人“露脸”、“蹭流量”的机会。比起董明珠在“家里”的“真情流露”,那些拿放大镜找人家破绽的人更值得尊重。
4、“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有她的道理。
你可以不支持,但横加指责毫无道理。
第一,董明珠的风格就是这样,总是与众不同。正是如此,才成就了今天的格力,也成就了一位全国闻名的优秀企业家。如果不是这种风格就不是董明珠了。
第二,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才济济,选用所需绰绰有余。一直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跟美国更是无法相比”。然而,恰恰是这样“远远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如此强大。当然也有“海归”们做出的重大贡献,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海归”与早期的“海归”无法相提并论了。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才很多领域都已经超越了美西方。像格力这样的制造业,在国内高校选用人才绰绰有余。“本土”人才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崇拜海归”逐渐降温。如今“海归”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不是那么吃香了。“海归”不再是“衣锦还乡”的代名词了,与老一辈的“海归”相比,现在的“海归”可以说是毁誉掺半、鱼龙混杂,镀金的“水货”大有人在。
第四,间谍犯罪“海归”是重灾区。事实上,已经抓起来的间谍大都有“留洋”经历。董明珠面对“海归”是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的。毕竟现在敌对势力对我们的间谍活动越来越猖獗,大家都应该有国家安全意识。美西方以安全为名,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中国正在进行时。
第五,这不是什么“海归有罪推定”,是现实。比起“本土”,“海归”受西方的价值观影响更大,相比之下“本土”用起来更放心,更得心应手。董明珠也只是说“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风险较大且无法甄别。并没有说“海归派都是间谍”,更没有说大家都不要用“海归”。
4、请对同胞多一点包容
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些人学会了西方“站在道德高地”检视自己的同胞,而对“外人”那么宽容,甚至还跪舔美国西方!其中不乏著名学府的教授、文化名人和网络大V。有些“小人物”为了出风头、蹭流量,总是抓住一点小事添油加醋、包装夸大,搞出一些“噱头”挑起事端。然后就有一些“有身份”的人就站出来,抢占“道德制高点”上,对于爱国人士、有骨气、充满正义感的同胞乱扣帽子大加挞伐。他们对自己人抓辫子、打棍子轻车熟路,毫不客气。但是,对外却卑躬屈膝,或是“胳膊肘往外拐”,美其名曰“要包容”。
董明珠说一句“不用海归”就歧视了、就违法了?就违反公共政策了?就损害别人了利益了?就是“大逆不道了”?还扯上了“意识形态”,其实这是不打自招,自己的“高论”才是“意识形态”作祟。这听起来有点耳熟,与美西方所谓“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话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人学不来大智慧,却把美西方那些无厘头的东西奉为至宝,用来打击同胞,显示自己多么高尚!人无完人,董明珠是个很有个性的企业家,确实有很多缺点。大众对她得风格都很了解,为什么不能给她一点包容?对于她的言行总会有人不爽,甚至很反感。“半拉眼珠看不上”董明珠,于是,就对其“抓辫子”、“打棍子”。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以“圣人”的身份,指手画脚、高谈阔论。还不依不饶要人家“必须道歉”,一副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一点格局都没有,如此小题大做,就是欲加之罪!大敌当前,还在搞“内斗内耗”。是吃饱了撑的,还是别有用心?
然而,曲终人散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人们的法治意识?增加了GDP提高了生产力?让我们的民族更团结了?都不是!
剧终是:“亲者痛、仇者快”!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