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朝代不停更迭变化,伴随着一个国家的覆灭,历史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亡国之君。历史上大多数亡国之君都是些有志之士,虽然国破家亡,但他们仍保持最后的血性,宁死不从。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也曾出现了一位亡国之君,他不仅主动投降,还将日子过的很舒坦,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刘禅投降后曾写下了3个大字,令司马昭彻底对他放下了戒心,他写了什么?
东汉末期,因为汉献帝的无能与昏庸,导致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起事,想要分一杯羹, 经过多年的战争,最终天下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禅出生时正巧赶上刘备兵败准备逃亡之际,当时的刘备为了赶快逃出生天,不惜将刘禅与甘夫人抛弃,独自一人带领军队跑路了。后来细心的赵云发现刘禅不见了,于是折返回去,七进七出长坂坡将刘禅救了回来。
当赵云将幼小的刘禅送到刘备面前时,却换来了刘备的一顿责骂,刘备怒斥赵云:为了这个孩子差点折损我军一员大将,实在是不值得。跟随刘备逃亡的将士们看到刘备如此惜才,不由得对他更加忠心了。
刘备是真的不心疼刘禅吗?其实并非如此,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拉拢人心,而他也早已打算将刘禅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了。为了将刘禅培养成治国之才,刘备亲自拜托诸葛亮教导刘禅,还招来名将指点刘禅的武艺。
可惜的是,刘禅天资愚钝,无论他的老师有多聪明,他都没能成为一个治国之才。眼见自己的儿子无法担当起兴复汉室的大业,刘备也做好了其他的打算。
在他弥留之际,他嘱咐诸葛亮,如果刘禅可以治国那就请求诸葛亮在旁协助他,如果刘禅不能治国,那就希望诸葛亮取而代之。此话一出,诸葛亮不禁感激涕零,他原本就没有夺取汉室天下之心,此刻更是打算鞠躬尽瘁,只为帮助刘禅铺平道路。
刘备死后,刘禅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成功接管了蜀国的政务,同时他牢记刘备的嘱咐,对待诸葛亮如同自己的父亲一般。诸葛亮见刘禅如此听话,也细心的指点刘禅。
跟随诸葛亮久了,刘禅也耳濡目染的学习到了一些治国之策,可惜的是,刘禅并没有刘备那样的雄心壮志,他并没有称霸天下的决心。然而此时的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五次带兵北伐,最终病逝在五丈原。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不得不开始提起精神,治理国家。他谨记诸葛亮的遗言,重用那些忠臣,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就这样,蜀国又安稳的度过了29年。
也许是因为并未遇到什么挫折,令刘禅渐渐失去了勤勉之心,他开始乐于享受,后来更是听从了一些奸臣的建议,导致蜀国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司马昭早就盯上了蜀国这块大肥肉。
司马昭见蜀国逐渐衰落,便派兵前来攻打,由于刘禅并没有防备,所以节节败退,很快就丢失了好几座城池。眼见司马昭就要攻入都城,刘禅思考良久之后选择了放弃抵抗,主动向司马昭投降。
投降后的刘禅被司马昭安排居住在洛阳,连同那些汉室大臣们一起,整日生活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面对这样寄人篱下的监禁生活,刘禅却如同生活在家乡一样自在,令司马昭对他很是怀疑。
为了试探刘禅,司马昭还故意召来一群舞姬为他们演唱蜀国的歌舞,在场的所有汉室人员触景伤情,都纷纷落泪,唯有刘禅开心不已。司马昭当即询问刘禅,难道就不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样的日子如此快活,我为何还要思念蜀国?
刘禅的表现令司马昭稍微放下了戒心,但他仍安排重兵把守在刘禅的住处。直到这一天他听到眼线前来汇报,说刘禅在门口写下了中山寨这三个字。司马昭略微思索之后,就撤去了看守刘禅的人。
司马昭的下属很是不解,于是询问司马昭为何这样做。只听司马昭哈哈大笑道:你将这三个字倒过来读,中山寨就是在山中,说明刘禅打算彻底归隐山林了,就不需要在继续盯着他了。
其实,蜀国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但刘禅这种不战而降的行为令人所不齿。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投降是刘禅最正确的决定,通过这事也可以看出,刘禅并非人们所说的没有大智慧的人。相反,他是有些聪明在身上的。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