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好好的,吃着饭突然摔筷子;说好了周末去公园,临出门非说不去了,问原因就大吼‘别烦我’……”
邻居张姐最近总跟我吐槽上初二的儿子,说这孩子像变了个人,前一秒还能好好聊天,下一秒就可能因为一句话暴跳如雷。其实,这不是孩子故意 “找茬”,而是青春期情绪波动在作祟。
青春期就像人体的 “二次革命”,孩子的情绪像装了弹簧,稍有刺激就会剧烈反弹。但家长别慌,做好这几件事,能帮孩子把情绪的 “振幅” 降到最低。
先搞懂:青春期情绪为啥 “说炸就炸”?
激素在 “背后搞事”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像个 “化工厂”,雌激素、睾酮等激素水平直线飙升,就像突然给情绪系统通了高压电。研究发现,这阶段大脑里负责情绪管理的前额叶皮层还没发育成熟,而负责冲动反应的杏仁核却异常活跃,难怪孩子一点小事就容易 “炸毛”。
就像 14 岁的晓峰,以前性格温和,进入青春期后,有一次妈妈只是提醒他早点做作业,他却突然大发雷霆,摔门进了自己房间。后来了解到,这个阶段他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让他很难像以前一样控制情绪。
心理在 “挣扎成长”
孩子突然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同学一句无心的评价,可能让他纠结一整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却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这种 “半熟” 状态本身就很折磨人。再加上学业压力、朋友矛盾,情绪的 “火药桶” 随时可能被点燃。
15 岁的小雨,因为同桌一句 “你今天穿得真土”,就一整天闷闷不乐,回到家还对着镜子反复打量自己,甚至偷偷哭了一场。在这个时期,孩子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很敏感,外界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在他们心里掀起巨浪。
家庭氛围是 “隐形开关”
有的家长总说 “我都是为你好”,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套上枷锁:偷看日记、强迫报补习班、一犯错就翻旧账……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情绪不重要”,积压的负面情绪早晚要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16 岁的轩轩,成绩一直不错,但父母总觉得他还有提升空间,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有一次,轩轩因为不想去补习班和父母大吵一架,还把自己关在房间两天不吃不喝。父母的过度施压,让他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彻底爆发。
家长必学的 “稳心术”,简单有效好操作
同事李哥的女儿上初三,之前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后来他改了个习惯:孩子说话时,不管多离谱都先不插嘴,只是点头说 “嗯,我听着呢”“原来是这样”。
三个月后,女儿居然主动跟他聊起了和同学的矛盾。其实,孩子发脾气有时不是要解决问题,只是想找个情绪出口。家长少说 “你应该”“别想太多”,多做 “情绪垃圾桶”,孩子的火气自然会小一半。
朋友家的儿子小宇,有一次气冲冲地回家,抱怨学校组织活动安排不合理。朋友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耐心听他说完,中间适时回应。小宇发泄完后,心情明显好了很多,还主动和朋友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考试没考好,垂头丧气地回家。有的家长一开口就是 “早让你别玩手机了”,结果只会引发争吵。聪明的家长会说:“妈妈知道你现在肯定特别难受,付出那么多努力却没拿到好结果,换作是我也会失落。”
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谈事情。就像给气球放气,得先找到气口,硬捏只会炸得更厉害。
小萌因为竞选班干部失败而难过,妈妈坐到她身边说:“妈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妈妈小时候竞选班干部也失败过,当时觉得特别失落。不过后来想想,这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呀。” 小萌听了,心里暖暖的,也愿意和妈妈探讨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见过一个男孩,每次跟爸妈吵架后就去打篮球,汗流浃背地回来,气也消得差不多了。运动是天然的 “情绪调节器”,跑步、跳绳、打羽毛球都能快速释放压力。
另外,让孩子写日记、画画,甚至允许他偶尔摔摔枕头(提前约定好范围),只要不伤害自己和别人,这些都是合理的宣泄方式。
13 岁的阳阳,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和同学闹矛盾后,他就通过画画把内心的不愉快都表达了出来。画完之后,他感觉心情舒畅了很多,还主动找同学和解。
有位心理医生朋友说,她接待的青春期孩子里,80% 来自经常争吵的家庭。父母的焦虑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情绪能稳定才怪。
试着每天留 10 分钟 “家庭时间”:一起做饭、聊点轻松的话题,甚至只是坐在一起看会儿剧。稳定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的情绪 “定海神针”。
小悠的父母以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小悠的情绪也变得很不稳定。后来,父母意识到问题,每天专门留出时间一起聊天、做游戏,家里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小悠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情绪也稳定了不少。
告诉孩子,当感觉怒火要上来时,试试 “5 秒呼吸法”:用 5 秒吸气,再用 5 秒呼气,重复 3 次,大脑就会冷静很多。
还可以让他列个 “快乐清单”:听哪首歌能开心起来、吃什么零食能缓解烦躁、跟哪个朋友聊天能放松…… 提前备好 “情绪急救包”,孩子就能在情绪失控前主动 “踩刹车”。
17 岁的浩浩,有一次和父母因为填报志愿产生分歧,情绪激动。这时,他想起之前学的 “5 秒呼吸法”,尝试几次后,情绪逐渐平复,和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了自己的想法。
别指望孩子永远温顺听话,情绪波动本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家长要做的不是 “消除” 波动,而是帮孩子学会 “驾驭” 它。
就像学骑车总会摔跤,孩子在情绪的 “颠簸” 中,才能慢慢学会平衡。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指责,陪他走过这段路,你会发现,那个曾经暴躁的少年,正在悄悄长成能掌控自己情绪的大人。
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家长~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