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931年,日本吞并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近代日本的崛起,是一部从维新走向扩张的剧本。
可这剧本写得太急,高潮未过,尾声就来了:所有自信和膨胀,在中国战场被一锤砸穿。今天的世界,不缺强国,但缺的,是懂得收手的强国。
1868年,明治登基,宣布废藩置县,德川幕府成了历史。短短三十年后,黄海炮声响起,日本就赢了一个大国;又过十年,连北极熊都打趴下了。
这让整个东京都陷进了幻觉:亚洲天命,归于吾邦。可往前看三十年,还是闭关锁国、江户湾畔。
1853年,美国军舰强闯江户湾,黑烟压城,城不敢开枪。德川幕府吓得签下亲善条约,开放下田、箱馆两港。两年后,法国、英国、俄国轮番上门,幕府崩塌。
大名和武士们盯着西洋船炮和制宪制度,决定“脱亚入欧”。他们不是慢悠悠搞改革,而是打包整个国家推下去,换脑子、改体制、练军队、设议会、推教育。
他们的逻辑很清楚:国家想要尊严,必须先有力量。1871年,岩仓使节团启程,长达两年的全球考察,跨过12国,签下无数备忘录,带回的是铁轨、电报、宪政与火力压制的概念。
富国强兵四字,写进了明治宪法:陆军学德国,海军学英国,教育制度一刀切,从小训国民是皇民。军国主义并非意外,而是体制设计的必然。
到了1894年,日本动手了。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覆灭,清政府割地赔款,日本赚了两亿白银;十年后,日俄战争在旅顺口炸响,日本再胜。
短短一代人,日本从一个被迫开港的岛国,成了远东第一军事强权。这时的日本政府、军方、媒体,陷入了集体自信。
他们开始相信,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政治国家。他们看到了军阀,看不到民族;他们以为一个南京政府就能代表全部中国。
“打掉首都就赢了”,这是他们的逻辑,而这,才是灾难的开场。日本崛起确实快速,但战略视野始终站在走廊里。门缝里看世界,看得见中国分裂,看不见中国凝聚。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反咬中国制造破坏,趁机占领沈阳。这一夜,九一八事变爆发。两个月后,整个东北沦陷,三省变成“满洲国”。
这不是试探,是步步为营: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日本全面进攻中国。
他们给这场战争定了期限——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但战争不是写计划书:卢沟桥之后,中国军队死守北平,日军占领城市,但每走一步都得交学费。
很快淞沪会战爆发,中国投入70多万正规军血战三个月。日军第十师团损失惨重。日本军方却认为,这是个意外,于是调集精锐,向南京推进。
南京沦陷后,日本官方宣布胜利,可中国仍没有投降,反而战火蔓延开来。平型关,八路军首战告捷;台儿庄,中国军队全歼敌军;徐州会战,日军被拉入持久消耗。
抗战不是几个会战撑起来的,而是密密麻麻的敌后战场。晋察冀、山东、太行、冀中、皖南,这些敌后根据地如星火燎原,让日军永无安宁。
到1939年,日本在中国战场驻军达到160万人,占其全国兵力六成,但精锐部队却很快消耗殆尽。战争开销飙升,占GDP比重超过60%;国内财政透支,物资告急,兵员断层。
日本以为三个月能解决中国,结果整整十四年都没解决,华中、华北、华南全面游击战,铁路线天天炸,交通线夜夜断。裕仁后来也说了一句实话:“低估了中国。”
速胜论,变成了慢性自杀;战略误判,是军事战术再高也救不回的病。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偷袭珍珠港。但中国战场的火,没一刻熄过。
世界上第一场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不在东欧,不在北非,而是在中国。东北义勇军打响第一枪,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北三省的山林、村落、铁路线上,到处是抗日联军的影子。最多时,有11个联军,4.5万人,活跃在70多个县。
1933年,义勇军发展到30多万人。他们用自制炸药和驳壳枪,打击日伪军,14年里共击毙日军25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成为日本噩梦。正面战场固然激烈,敌后战场才是绞肉机。
日军每占一个城市,就要派一两个旅团驻守。
但这些旅团天天围剿游击队,物资补给困难,运输线靠装甲车押运。铁路、公路、码头都变成游击战场。补给线越拉越长,兵力却越打越少。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115个团,460个战斗,破坏日伪据点、铁路、公路无数。华北敌后战场全线反攻,日本被迫转为防御。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曾说:“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二战的起点,那就是1931年9月18日。”
美国的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日本若不陷入中国泥潭,也许能在太平洋取得更大主动权。
中国战场的拖拽力,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奏。
日本自信它的武士道精神能支撑战争,但支撑不住物资短缺与兵员崩盘。支撑不住天皇制度对现实的逃避。支撑不住中国人民每一寸土地上的不屈与反击。
战争到最后,日本国内断粮断煤断铁,民众靠树皮熬汤。中国战场的巨大牵制,迫使日本仓皇转向太平洋,结果面对的是工业化的美国舰队。
从1931到1945,中国战场绞碎了日本战略幻想,也绞干了它的国家能力。日本崛起的速度再快,战略误判一次,就回到原点。
二战战场整体态势与中国战场地位.唯实.2015
近代日本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科海故事博览.2011
军国主义之日本崛起.军事世界画报.20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湘潮.2016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经济视角.2012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