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来了一位新邻居:张阿姨。
她七十五岁,自从老伴过世后,在老家独居了八年多。现在被女儿接到城里,接受照顾。
行动不太方便的张阿姨,精神状态很好,浑身也干干净净,喜欢聊诗词歌赋。
她认为,这一生最好的活法,就是“顺其自然”四个字。
就像王维写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生活佛系一点,慢慢来,什么都能应付,实在无法应付的,就算了。

人生无常,学会接纳。
张阿姨说:“每个人都希望人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过,二十岁学业有成,三十而立,结婚生子,六十岁退休。工作最好是体制内。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
没有人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来,也许就在下一秒。
就像张阿姨,老伴前一天还陪着散步,第二天一大早就没有了。病来如山倒,果真如此。
老伴退休金很高,还准备了很多行程,都没有来得及去践行。
如果继续往前回忆,那意外的情况就更多了。
张阿姨有一个初恋,是大学同学,爱得刻骨铭心,但因为相距太远,加上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也就走散了。
阴差阳错,就找了后来的老伴。夫妻感情也还算好,但是丈夫有背叛的行为,让人非常痛苦。
至于为什么背叛行为停止了。张阿姨说得很轻松——让一切自然发生。
古人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与其苦苦纠缠,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结果,不如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就看看好了。
人要随时有“推倒、重建”的格局。一件事的结束,是另一件事的开始,不要因为结束的痛苦,就拒绝下一次开始。
一个家庭,谁家的锅底没有灰尘?你能做的,不是抱怨灰尘,而是从容地把锅端起来,洗掉。如果实在洗不掉,那就扔掉。重新买一个锅。
一份工作,谈不上什么永恒。也许随时都会失业,工资也会沉沉浮浮。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有一份收入,那就可以养活自己。
万一工作弄丢了,再去找。没有原来那么好的工作,起码能够找扫地、保安之类的简单工作。实在不行,摆地摊去。
顺着无常的生活,沉沉浮浮,心静自然清。

生死有命,不必强求。
大家都知道,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可张阿姨把生死,也当成小事。在老伴过世之前,她就常常调侃:“谁先走,谁是小狗。”
老伴走的那几天,确实很受打击。但是张阿姨没有哭得死去活来。
按照地方习俗,存在“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的说法。张阿姨却不信这些,坚持送老伴到落葬的地方。
张阿姨七十多,只要能走,就会去给老伴上坟。说说心里话。
接下来,张阿姨也意识到自己不会活太久了,对于手里的钱财,都早早分配给了子女,也说清楚了自己的遗愿。
人到了后半生,就会有很多次送葬。如果每一次都痛哭不已,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没必要。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真的没有必要违抗。
古代的帝王,想要活万万年,到处寻找什么仙丹,结果身体垮掉更快。
现在的人也一样,是保健品,延年益寿的方法,可以看看,别强求如何。慢慢变老,就是最好的安排。
张阿姨还期待自己如老伴一样,忽然就过世。这儿女不遭罪,自己也好受。
如果自己浑身要插管了,也交代儿女,不要继续抢救了。生命没有了质量,活下去也意义不大,还会亏空家底。
失去生命是痛苦的,但想一想,同时失去了烦恼、病痛、孤独、无聊、欲望、贫穷......未尝不是幸福的呢?

活在当下,随遇而安。
没有老伴之后,张阿姨说:“自己身体还好,就在老家住,习惯了。”
儿女也没有强求。
但是这一段时间,张阿姨生活难以自理了,儿女就要求她到城里住。张阿姨也同意了。
她有儿子,但是儿子在外省定居。权衡一番,还是到女儿家。
张阿姨说:“很多老人,非要住儿子家,住女儿家觉得丢人,怎么看女儿不是传后人。我不觉得,儿女都一样,钱财分配也一样。”
到女儿家之后,张阿姨把退休金存折,也给女儿。女儿尽孝,也要付出劳动,拿点钱是应该的。
我也很欣慰,张阿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到女儿家没几天,就能自己摇着轮椅去公园,去买菜了。
惊奇的是,她还会用导航。现代化的软件,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总说:“当下就是美好。”
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当下的东西,都好好用,那日子会好很多。这是人,跟着自然环境去改变自己,不让自己被社会淘汰。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真正强大的动物,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动物,而是适应新环境最快的动物。”
比方说,骆驼,适应了沙漠,就成了沙漠之王。
人老了,也是一样,与其抱怨各种新软件,不如学一学,用起来。

人生最难的,不是失去了原有的生活,而是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人最可怕的,不是热爱的东西弄丢了,而是弄丢了之后,无法继续热爱。
一切都顺其自然吧,自然变老,随遇而安,失之淡然。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顺着自然变化去做,就算一帆风顺。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