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2022年公布的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名单中,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入选。这份荣誉的背后,深藏着该村境内下胡家集党支部跨越百年的红色传奇。
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 图片来源: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
下胡家集曾是历史上方圆百里闻名的乡村集市。1919年“五四”新文化思潮在此迅速传播,集南隅的张琢成率先响应,不仅劝父亲戒除鸦片,还支持妻子剪去长发、放开缠足,积极参与肖楚女倡导的乡俗改良运动,牵头成立“钟祥县石渠区乡村自治协进会”,带领群众与土豪劣绅展开坚决斗争,为共产党在北山地区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思想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大代表董必武于1924年从武汉派遣钟祥籍共产党员严斌回到家乡,在潘严坪(现冷水镇湾堰村)创办平民夜校。严斌组织进步青年秘密研读《共产党宣言》等红色书刊,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力量,并于1925年冬建立“中共钟祥县下胡家集党支部”,亲自担任书记,隶属武汉地方执委,在其下辖的75个党支部中位列第14名(《湖北省组织史》第26页)。这是北山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襄西解放史稿》第20页),使北山成为党的初心使命的早期播种地之一,更是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革命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阵地。
翻阅《中共湖北省组织史》中的党组织沿革表可知,下胡家集党支部自1925年冬成立至今,历经百年风雨,组织活动从未间断。该书明确记载,中共钟祥县部委(湖北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下辖16个党支部,其中便包括下胡家集党支部与中共钟祥城区支部等。1927年“五二八”惨案后,除下胡家集党支部外,其余党支部均停止活动,唯有该党支部“仍秘密活动在北山”(《钟祥组织史》第8页)。
北山第一党支部文化墙 图片来源:荆门市委组织部
《荆门组织史》第7至9页亦有记载:“荆门党的创建时期,荆门县部委下辖城区等11个党支部”,这些党支部均在1927年7月停止了活动;中共石桥驿小组自1923年9月成立后,至1924年夏也终止了活动。综合上述史料,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荆(门)钟(祥)地区先后建立的27个党支部中,有26个均先后停止了活动,唯有下胡家集党支部始终坚守战斗——1927年严斌返回武汉后,严子汉接任书记,继续领导当地党组织活动与农民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据《钟祥组织史》党组织沿革记载,隶属鄂西特委、湘鄂西省委的中共荆钟特区委,下辖11个党支部(包括下胡家集党支部)和荆(门)北区委,当时下胡家集党支部书记为丁连山。
抗日战争时期,《钟祥组织史》的党组织沿革记载显示,中共荆钟特区委隶属于由鄂中中心县委沿革而来的荆当远中心区委,其下辖的下胡家集党支部先后由杨润夫、王子才、尹隆兴担任书记。
北山革命先辈简介 图片来源:荆门市委组织部
解放战争时期,《钟祥组织史》党组织沿革载明,由荆当远中心县委沿革而来的襄西工委及地委所属的荆钟县委,下辖经沿革形成的下胡家集区委,周禹俊担任区长。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组织的架构也随之不断调整。《钟祥地名志》第280页记载:1951年建立潘严乡,乡政府驻在下胡家集,胡道礼任乡长;1956年大办农业合作社时期,当地建立了经建社,社址设在下胡家集,尹隆兴任主任,下辖经建一社(现胡院村)、经建二社(现太山村);1958年成立潘胡人民公社,社址仍设在下胡家集,经建社更名为经建大队,郭玉堂任大队书记;1987年10月冷水镇建立后(《冷水镇志》第1页),经建大队更名为经建村,廖传全担任首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李艳。
北山革命纪念馆 谢安平 摄
百年风雨兼程,下胡家集党支部的峥嵘岁月虽已载入史册,但其与现今经建村党支部一脉相承的守正创新精神,激励着经建村荣获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这一至高荣誉,这也成为荆门市人民的共同骄傲。值此下胡家集党支部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愿其继续赓续荣光、奋楫争先,持续深入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将经建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样板,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陶文美 口述 记者 李天学 整理)
编发:孙弋雯
审核:黄韶光
终审:张云峰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