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句浪漫又充满传奇色彩的诗,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之手。
仓央嘉措,一个被世人尊为活佛,又在爱情与命运的漩涡中不断挣扎的人物。
在历史的记载中,他是宗教领袖,可在无数人的口口相传里,他是一位用生命谱写情诗的浪漫诗人。
他的身份究竟给他带来了什么?他的爱情又有着怎样的曲折?
1682年,藏传佛教中德高望重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这个消息迅速传遍西藏。许多百姓们自发走上街头,为他祈福诵经。
对于西藏的百姓来讲,达赖不仅是宗教领袖,更是西藏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罗桑嘉措在位的四十多年里,西藏宗教昌盛、社会安稳,还与清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位领袖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与尊敬,被尊称为“伟大的五世”。
然而,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第巴·桑结嘉措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秘不发丧。
桑结嘉措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当时西藏局势十分复杂,和硕特部的汗王对西藏虎视眈眈,内部的贵族集团也在为了权力明争暗斗。
他担心一旦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公开,各方势力必定会趁机争夺权力,这对他巩固自身的地位极为不利。
于是,他对外宣称,五世达赖已入定修行,暂不见人,也不再处理西藏的行政事务,一切事务交由他这个“第巴”负责管理。
实际上,桑结嘉措一边隐瞒真相,一边秘密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普通农奴家庭。
他的父亲仁增·扎西丹增,是藏传佛教高僧白玛林巴的弟弟乌金桑布的后裔,也是当地的持咒喇嘛;母亲白嘎尔瓦·次旺拉姆,是吐蕃赞普的后裔,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1685年,桑结嘉措的使者找到桑仓央嘉措。见到孩子后,使者并未径直点明他可能是灵珠转世的身份,而是展开一系列考察。
据说,桑仓央嘉措见到前世达赖遗物时,有特殊的反应,他一下子就在众多物品中抓住了上代喇嘛的重要物品。高僧据此确认他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此后,桑仓央嘉措开始学习藏文经典、识字写字等专业知识。1693年,他写下《马头明王颂》,这是的他已经初具达赖喇嘛的风范。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意外得知五世达赖喇嘛多年前已经圆寂,顿时龙颜大怒,严厉斥责桑结嘉措为何隐瞒消息。
桑结嘉措受到指责后,急忙着手准备灵童迎请的相关事情,随后,仓央嘉措转世灵童的身份被公开了。
1697年4月25日,仓央嘉措启程前往拉萨,9月在拉萨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为洛桑仁钦·仓央嘉措。
1697年,14岁的桑仓央嘉措正式坐床,10月25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司西平措殿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就此踏入布达拉宫。
从此,他的人生彻底改变。
在当时,西藏局势十分动荡。桑结嘉措身为当时的藏王,表面上尊崇清朝中央政府,暗地里却在积极扩充自身权势,想要一统西藏独自称王。
他将仓央嘉措推上宗教领袖的位置,只是为了利用他的身份凝聚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
仓央嘉措虽说身处权力顶峰,但实则就像一个被人操纵的傀儡,一举一动都在桑结嘉措的掌控之中。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的生活被严苛的清规戒律填满。
他的一天,不仅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宗教典籍,还要参与各种繁琐复杂的法事活动。
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场争权斗争中的棋子。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仓央嘉措内心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有传言说,仓央嘉措白天扮成傀儡的角色,履行着达赖喇嘛的职责,但夜晚则会化身为贵族公子,在拉萨街头漫步。
他曾写下:“青年男女欢聚畅饮,情侣间的夜间密会。”还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些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词,传说与两位女子紧密相关。
在仓央嘉措被选为灵珠转世之前,家乡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姑娘。那时,他们一同在山水间玩耍,青涩的情愫在相处中悄然生长。
可后来,随着仓央嘉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二人的感情被迫中断,他踏入了布达拉宫,从此二人不再联系。
仓央嘉措成为喇嘛后,被严格教育,长期的压力下,他只能在夜晚偷溜出布达拉宫去享受片刻的自由。
在拉萨的街头,他邂逅了一位名叫卓玛的姑娘,瞬间对她一见倾心。
此后,仓央嘉措常常在夜晚与卓玛相会,并为她写下“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落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这段感情成了他在压抑生活中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自由。然而,这段秘密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铁棒喇嘛在雪地上发现了一串脚印,就此,仓央嘉措夜会卓玛的事情被发现。
桑结加措得知后愤怒不已,处死了卓玛,并责令仓央嘉措跪在佛祖面前反省。
仓央嘉措满心无奈和悔恨,写下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比起往届断情绝欲的喇嘛,他更像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在权势斗争中苦苦挣扎的普通人,渴望着自由与爱情,却始终被命运无情摆弄。
1705年,黄教领袖桑结嘉措与和硕特部汗王拉藏汗共同掌管西藏,权力斗争暗流涌动。
就在这时,仓央嘉措夜间约会情人的传闻在拉萨百姓间传开。桑结嘉措深知此事一旦发酵,必然会成为拉藏汗手中的有力筹码,对黄教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他也试图平息这场风波,却还是无法阻止这个传闻带来的巨大影响。
拉藏汗抓住这个机会,大肆宣扬仓央嘉措违背清规戒律,不配担任达赖喇嘛。
随着桑结嘉措与蒙古拉藏汗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
双方在拉萨城边展开恶战,桑结嘉措仓促应战难以抵挡。最终,桑结嘉措战败被擒。曾经权倾一时的桑结嘉措被拉藏汗下令处死。
消息传到康熙皇帝耳中,朝廷认为仓央嘉措的行为有损宗教威严,还引发了西藏政权的动荡,于是下令废除他达赖喇嘛的身份,并命人将他压回京城接受审判。
1706年,清军抵达拉萨,仓央嘉措被逐出布达拉宫,踏上被押送回京的路途。
关于仓央嘉措的最终结局,世间流传着多种说法:有人说,他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时,突然暴毙,是疾病缠身,或是被人暗中谋害。
也有人传言,他并没有死,而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机缘,在途中巧妙逃脱,随后隐姓埋名,开始了漫长的云游生活,在各地留下弘法的足迹,最终在阿拉善旗圆寂。
还有说法称,他被秘密囚禁,在幽暗中度过余生,至死都没能再见到自由的阳光。
无论如何,这位自小便被世人说为是灵童转世的六世喇嘛,最终还是死在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下,只留下那些动人的情诗,成为他对自由与爱情渴望的永恒见证。
仓央嘉措死后,西藏局势依旧动荡。拉藏汗扶植了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但这一举措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西藏僧俗各界普遍认为他是“伪六世达赖喇嘛”。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为稳定西藏局势,派军攻打西藏,击败拉藏汗,结束了和硕特部的统治。
之后,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以便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后来,在康熙的认可下,格桑嘉措被迎至拉萨坐床,成为七世达赖喇嘛。
清朝也进一步完善治藏政策,西藏也逐渐走向相对稳定的发展道路,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复苏,与内地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
仓央嘉措成为六世达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本身就是个错误。
在布达拉宫里,他是权利最大的王,但心底深处,他或许更希望自己是个能和爱人共度平凡时光的普通人。
这样的想法,他一生都不能宣之于口。只能通过诗歌来宣泄对自由的渴望。
“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
“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