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泉州的张大妈,今年刚好63岁,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养生达人”。她每天的仪式就是泡上一壶浓茶,一边吞云吐雾地品茶,一边和邻居唠唠家常。张大妈相信,茶叶是“东方神草”,喝得越多越养生。直到前几天,她在社区微信群看到:“北大50万人大数据研究发现,每天喝茶超4克,癌症风险竟然更高?”
她一下子慌了,满脑子疑惑,喝茶不是有益健康吗?怎么反而会伤身?张大妈回头望望自己那一整抽屉的高档铁观音,心里有点打鼓:茶,到底还能不能喝?
喝茶到底安不安全?每天喝多少算多?一边是“喝茶防癌”“喝茶养生”的流行说法,一边又是“喝多了增癌风险”的权威结论,哪个才是真的?
喝茶在中国历史悠久,很多人坚信茶叶帮助清除身体自由基、延缓衰老、甚至有抗癌作用。 茶多酚、黄酮类、儿茶素这些成分在实验室环境下有一定“抗氧化”“抗肿瘤”效果 。但“喝茶到底防癌还是致癌”,此前一直存在争议。
2019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囊括 全国超过50万人、为期10年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果显示: 每日至少喝茶4克(即一天用足4克干茶叶冲泡)的人群,其整体癌症发病风险有显著升高(上升约15%),尤其是肝癌、消化道肿瘤等风险增加更明显 。
平时习惯喝很烫的茶、吸烟饮酒等人群,这一风险还要更高。要知道,一般成年人泡茶一杯的干茶叶大致在1~2克。换句话说,如果一天喝好几大杯、反复浓泡,摄入干茶叶很容易超过4克。
很多人会问,这种数据可信吗?该研究采用的是大样本、长时间、医学随访的科学方法,排除了绝大多数干扰因素,所以 结论具有较高权威性和说服力 。
为什么喝多了反而“伤身”?研究认为,关键在于 浓茶、滚烫茶、高强度饮用 等习惯可能带来以下隐患:
消化道反复热损伤
长期喝70℃以上的滚烫茶,可能持续损伤食道、胃黏膜,诱发炎症和细胞病变。这类“热损伤”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危险因素。
茶叶中的亚硝酸盐负担
某些劣质茶、储存不当的老茶里,亚硝酸盐和农残容易超标。长期大量摄入,容易随消化吸收转化为致癌性物质。
与不良生活方式叠加
北大这项研究特别指出:吸烟、酗酒人群如果再高强度喝茶,癌症风险较单一加倍。 数据显示,每天大量喝茶且有吸烟史的人,食管癌风险高出未饮茶组46% 。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方的“老茶客”,反而“喝得多、问题更多”的根本原因。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是不是茶就不能喝了?其实并非如此,喝茶对健康的益处依然受到权威认同。问题在于, 喝茶要适度,讲究方式 。
用量适宜 :专家建议 成年人每天喝茶用量不宜超过3克-4克 ,即一壶茶里放一小撮,控制在3杯以内。不必追求茶叶浓度。
温度要适中 :冲泡茶水温度建议小于65℃,入口温热为宜,避免烫口。
首选新茶与优质品牌 :优先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新茶,避免饮用劣质、霉变和过期茶叶。
避免与高风险习惯叠加 :若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更要避免“以茶解酒”“以茶护肝”等危险组合,减少累积风险。
关注身体反馈 :喝茶后如有心慌、胃部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请及时调整饮用量或就医。
回头来看, “适度饮茶”“健康饮茶”仍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浓茶、滚烫茶、大剂量、长期不断”才是潜在的健康隐患来源。
张大妈在街坊医生的建议下,学会了“清淡为本”,从每天一大壶变成每天一小杯,特意控制茶叶用量。不仅消化舒服了,睡眠也比以前安稳。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与健康》
《消化道高温损伤与癌症风险,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亚硝酸盐在茶叶贮存中的变化规律》
《WHO高温饮品致癌风险公报》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