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心灵愈站 | 孩子从厌学休学到重返校园 心理专家:父母先要“学会长大”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3日讯 小宇(化名)今年12岁,刚升入初中却成了“一言不合就翻脸”的叛逆少年。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让写作业要么磨磨蹭蹭到半夜,要么直接顶嘴“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甚至连整理书包都不让碰。妈妈王女士在尝试了没收手机、逼写检讨、好言好语哄着买新手机等多种方式后,小宇的叛逆不仅没缓解,反而对她越来越疏远。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指导师李林老师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的根源,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自己这个“不肯长大的父母”,用过度的控制和保护,困住了孩子想要独立的脚步。李林老师直击核心:“不肯长大的父母”,是孩子叛逆的隐形推手。王女士总把小宇当成需要事事操心的幼儿,却忽略了他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独立意识和自主需求。习惯把他当成‘附属品’,用‘为你好’的名义安排他的学习、社交甚至兴趣爱好,本质上是心理上的‘退行’——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害怕自己在他的世界里失去‘重要位置’。”

三步转变:父母“学会长大”,孩子自然回归。

第一步:放下控制,给孩子“试错权”:李林老师建议王女士,先从“小事放权”开始。周末时间让小宇自主选择“先写作业还是先看漫画”,兴趣班带他体验后由他决定,书包、文具等个人物品让他自己整理。刚开始,小宇频繁出错——忘记带作业本被老师批评、选的兴趣班学几天就想放弃,王女士好几次想上前帮忙,都在李林老师的提醒下忍住了。一段时间后,小宇开始主动提前整理书包,选择兴趣班时也会认真考虑,独立能力明显提升。

第二步:收起焦虑,用信任代替“保护”:针对王女士“总担心孩子做不好”的焦虑,李林老师建议她“适度放手,同步赋能”。小宇想自己坐公交去同学家,王女士不再反对,而是和他一起查路线、讲注意事项;小宇想尝试做早餐,她不再说“你会烫伤”,而是在旁边陪伴指导。有一次,小宇把鸡蛋煎煳了,沮丧地说“我是不是很没用”,王女士没有批评,而是笑着说“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下次我们再试试”。那天早上,小宇吃着煎煳的鸡蛋却格外开心,他感受到的不仅是妈妈的包容,更是“被信任”的勇气。孩子需要的不是‘全方位保护’,而是‘我能行’的信心。”

第三步:正视遗憾,不把孩子当“弥补工具”:李林老师引导王女士反思,自己的遗憾应该由自己承担,而不是让孩子替您完成。王女士恍然大悟,她把藏起来的漫画书还给小宇,诚恳道歉“以前妈妈不对,不该干涉你的爱好”,同时自己报了成人钢琴班,圆了小时候的梦想。当王女士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时,不仅焦虑减轻了,还和小宇成了“分享伙伴”——她会跟小宇说学钢琴的趣事,小宇也会跟她讲漫画书里的内容。“我们不再是‘管与被管’,而是像朋友一样互相鼓励。”王女士感慨道。

李林老师也总结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打造‘父母想要的样子’。当父母放下控制、停止焦虑、正视自己的执念时,家庭氛围才会轻松,孩子才会有勇气做自己。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育儿   厌学   闪电   父母   心灵   心理专家   孩子   校园   老师   叛逆   焦虑   书包   独立   兴趣   妈妈   化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