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化作星光,
照亮无数追梦者的科技征途;
开源精神凝聚成炬,
点燃青年心中的创新火种。
让我们继续追寻
海淀赛博志愿者的足迹,
见证更多热血与智慧交织的传奇,
聆听数字时代最动人的志愿新章。
(图片AI生成)
保送清华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成为启元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系统方向负责人,这位95后海淀青年没有止步于象牙塔的光环:留校继续从事科研;破解国产芯片“卡脖子”难题;牵头在大模型推理、人工智能编译器方面开源多个系统……
在他看来,代码不仅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更是传递善意的火种,那些闪烁的0与1背后,藏着青年科技工作者最温暖的人文底色。从代码到课堂,他用赛博志愿服务续写着数字时代的公益篇章。今天,走近OpenCamp志愿服务项目之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系统训练营负责人一一王豪杰,听听他的赛博志愿故事!
自2015年起,王豪杰持续在编译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系统等基础领域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先后参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牵头在大模型推理、人工智能编译器方面开源了多个系统。
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以博士后身份留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2022年,开始参与启元实验室的相关工作,2023年,正式入职计算机系,在国产高性能计算系统和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适配与编译优化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面对国产芯片“卡脖子”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九源软件栈的关键模块——跨平台智能编译优化系统“InfiniTensor”,实现了人工智能应用在国产芯片上的高效部署,为国产算力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站在科技第一线,经过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行业技术领军者、广大青年学子、企业工程师深入沟通后,他意识到人工智能系统底层技术的人才需求与国内相关技术渗透率的不平衡,深知基础软件与算力国产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前期在网络上接触到国外有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学习教育课程,而国内做这种课程的比较少,调查发现有很多人有学习需求,但没有合适的途径。当时就在想,我们有没有机会去开源类似的课,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刚好碰上陈渝老师他们的OpenCamp平台在招聘志愿者,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志愿团队,为训练营的学习者讲述了一堂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的课,开源代码,把我们擅长的实践知识与技术储备分享给大家。 ”王豪杰分享道。
他和志愿伙伴把这堂课称为第0期,也正是这堂课正式打开王豪杰的赛博志愿之旅。
第0期课程反响还不错,王豪杰和团队志愿者伙伴们一拍即合,研发系统课程、搭建体系、独立开营……一气呵成!
“号召志愿者组建导师团队的过程很顺利,我们有专门的工程师,向大家提议后,都很热情,很乐意把自己擅长的领域拿出来做分享。但在课程建设方面对大家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都没有讲课的相关经历,以及作业如何设置都是需要全面考量的,因此在正式开营前,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反复训练。”回忆起独立开营前的准备工作,王豪杰依然很是兴奋。
经过两个月准备,2024年7月OpenCamp志愿服务项目之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系统训练营正式开营。得天独厚的资源与氛围,为训练营创新打造 “志愿 + 科创” 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这里坐落着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科研实验室,中关村科技园的玻璃幕墙后,无数代码在屏幕上流淌,孕育着前沿技术的突破,深厚的志愿土壤同样滋养着这片土地。从智能设备使用培训到青少年科创启蒙,从智慧助农到生态监测,海淀志愿者们用专业特长为志愿服务注入硬核动能,也在奉献中搭建起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情感纽带。
在这个志愿服务项目中,王豪杰不仅亲身授课,还积极发动启元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的一线工程师以及青年学者加入志愿团队,为训练营广大青年学子和企业工程师提供志愿教学支持。
目前,在王豪杰和志愿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系统训练营已成功举办两期,吸引了4600余名青年学子和企业工程师作为训练营服务对象。
顺应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基于大家的普遍需求,课程设置聚焦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帮助大家在实践中提升技术能力。
课程特色
训练营课程包含系统编程语言基础、人工智能系统专业知识、人工智能系统实践项目3组训练项目。
系统编程语言基础项目要求学习者掌握 C++ 语言或 Rust 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标准库使用方式,学习方式为视频录播课 + 编程作业 + 微信群讨论答疑结合。
人工智能系统专业知识项目要求学习者掌握至少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必要的体系化知识,学习方式为视频直播课 + 编程作业 + 微信群讨论答疑结合。课程包括 4 类:AI 编译器、大模型推理系统、并行编程语言和大模型前沿技术。
人工智能实践项目要求学习者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方面实践项目,可以是从零开始实现一个人工智能编译器,或为现有人工智能系统添加功能/优化性能等任务。
通过深度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实践项目,训练营累计产生通关高校学生和企业工程师超过60人,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暑期即将来临,王豪杰在和团队志愿者伙伴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训练营第三期的开营。“之所以选择寒假、暑假开营,是因为本身编程这方面的课程说实话难度还是比较高的,不管是授课志愿者还是服务对象青年学子、企业工程师,大家都需要有一段比较连续的时间真正沉浸学习与实践。”他表示。
他对想要参加训练营的广大志愿者以及参加训练营的学习者提出一些建议:
深度钻研一个方向的同时,对其他方向也要有所了解,掌握系统的大方向;一定要真正动手操作,编程能力是所有学计算机方向的基本功,从看一遍学会到能够写出一个完成系统,中间有非常大的差距,要勤动手完成实践过程;要对自己有推动力,持续跟进科技前沿发展,技术更新迭代很快,持续的时间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在他的影响下,训练营逐渐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许多优秀学习者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陆续成为助教老师和知识分享人,薪火相传,通过知识与技术的传播,传承新时代的赛博志愿精神。
在王豪杰看来,志愿服务不应止步于课堂。这不仅是志愿者挥洒热情的实践场域,更像是一块强磁石,吸引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在此汇聚。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开放实训平台,让理论知识与行业前沿接轨;科研机构输送专家智库,为项目注入专业指导。通过整合多元资源,志愿服务得以突破传统框架,构建起 “产学研用” 协同的创新生态。参与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技术创新反哺社会需求,让志愿服务迸发出持久且深远的社会价值。
这种从知识学习到实战应用的无缝衔接,不仅为国家 AI基础设施输送了新鲜血液,更构建起 “科研—教育—产业” 的完整创新链条。
“年轻科技工作者要有‘传帮带’的自觉。” 王豪杰始终践行这一理念。他主导的训练营不仅是技术课堂,更成为培育志愿精神的沃土——越来越多青年接过接力棒,在知识共享中传承赛博志愿精神。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王豪杰始终将志愿服务融入科研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科学家的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安全体系,才能在核心技术赛道上实现突破。
未来,他将继续深耕国产芯片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持续奉献志愿力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科技报国的赛道上,书写新时代的志愿故事。
自2024年9月《北京市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出台以来,全市构建以志愿服务为统领,涵盖重大赛会活动、社区(村)治理、专业领域、国际交流四大场景的“1+4”特色工作格局,海淀区依托区域科技人才富集优势,不断促进专业志愿服务发展,推进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
像王豪杰一样的科技人才以专业赋能公益,让代码化作温暖的桥梁,用专业特长为志愿服务注入硬核动能。以赛博志愿精神为引领,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扎根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豪杰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赛博志愿精神为引领,为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激励更多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与志愿服务,共同书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
“
共开一片“海”
/海淀赛博志愿
在海淀,一群秉持 “知识共享、技术报国” 理念的海淀青年,以赛博志愿行动组织起开源浪潮。他们精心成立 OpenCamp 训练营,全力打破高校技术壁垒,积极推动开源生态在教育领域的繁荣发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创举,海淀青年特在官微平台开设【共 “开” 一片海】专题,深入报道赛博志愿在助力学员成长、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繁荣开源生态及支撑国家战略等方面的卓越成效,展现海淀青年投身数字创新事业的热血与担当,期待凝聚更多力量,共同开拓开源技术的广阔天地 。精彩继续,敬请关注!
编辑/森森 审核/乔可欣
欢迎投稿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