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 | 中医控糖,稳代谢

【来源: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作为全球健康难题,不仅影响血糖,更扰乱全身代谢。而中医在控糖方面沉淀了数千年智慧,从 “消渴症” 辨证到现代调理,正为患者带来希望。

(点击图片看大医生在线讲解)

上线大医生:张敏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助理研究员 医学硕士

主题:中医控糖,稳代谢

中医眼中的 “糖代谢失衡”

中医虽无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的现代病名,但根据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的症状,将其归为 “消渴” 范畴。中医认为,糖代谢失衡的核心病机在于阴虚燥热、脾肾两虚、痰湿瘀阻。

长期熬夜、饮食辛辣油腻,易导致 “阴虚”,体内津液不足则 “燥热内生”,好比大地缺水干裂,代谢功能自然紊乱。

脾胃是 “气血生化之源”,若暴饮暴食、久坐不动,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 “脾虚失运”,无法正常转化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多余糖分便会滞留体内。

肾为 “先天之本”,负责调节水液代谢,随着年龄增长或过度劳累,“肾虚” 会导致水湿运化无力,湿聚成痰、痰阻血瘀,进一步阻碍代谢循环。

因此,中医控糖不只是 “降血糖”,而是通过调理脾、肾、肺等脏腑,修复身体的 “代谢引擎”。

“食养” 是控糖的基础

中医强调 “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能直接改善代谢环境,甚至起到 “辅助降糖” 的作用。关键在于遵循清热养阴、健脾益肾、清淡少油的原则。

优选 “控糖食材”:推荐多吃具有清热养阴功效的食材,如苦瓜(被称为 “植物胰岛素”,能清胃火)、冬瓜(利水消肿,减轻肾脏代谢负担)、山药(健脾益肾,改善脾虚乏力)、玉米须(煮水代茶,辅助利尿降糖)、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延缓糖分吸收)。

避开 “升糖陷阱”:严格控制精制糖(如奶茶、蛋糕)、高淀粉食物(如白米饭、面条,建议搭配杂粮)、油炸食品(如炸鸡,易生痰湿),同时避免过饱,每餐七八分即可,防止脾胃运化失常。

巧用 “食疗方”:日常可煮 “山药百合粥”(山药 20g、百合 15g、小米 30g),健脾养阴;或泡 “枸杞菊花茶”(枸杞 10g、菊花 5g),滋阴明目,适合高血糖伴随眼干的人群。

激活身体 “代谢开关”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按摩穴位、适度运动,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助力控糖稳代谢。

穴位按摩(每日 1-2 次,每次 3-5 分钟)

足三里(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 1 横指):健脾和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餐后血糖升高。

三阴交(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滋阴补肾、调和气血,适合阴虚燥热型高血糖人群,能缓解口渴、乏力。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补肾滋阴,改善肾虚导致的代谢无力,尤其适合中老年高血糖患者。

中医不提倡剧烈运动,更推荐 “温和持久”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

这类运动能 “健脾化痰、行气活血”,例如每天快走 30 分钟,可促进气血循环,减少痰湿堆积。

练习八段锦中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能针对性调理脾肾功能,长期坚持可明显改善代谢指标。

“心平气和” 是稳糖关键

中医有 “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 的说法,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导致代谢紊乱。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焦虑、压力大,会刺激体内分泌 “应激激素”,升高血糖。因此,情志调节是中医控糖的 “隐形抓手”。

避免 “情志过激”:愤怒时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糖分代谢受阻;过度思虑(如担心血糖波动)会加重脾虚,形成 “越想越虚、越虚血糖越不稳” 的恶性循环。建议通过听音乐、养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

练习 “静心功法”:推荐 “冥想”“深呼吸” 或 “中医导引术”,例如每天睡前静坐 10 分钟,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可调节自主神经,降低应激反应。

培养 “积极心态”:中医强调 “形神共养”,保持乐观情绪能增强身体 “正气”,提高代谢能力。建议将控糖视为长期调理过程,避免因短期血糖波动过度焦虑,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张 敏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门诊部妇儿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名中医访问学者,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8项,参与各级别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20篇,部分被《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收录,参编专著1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第四届陈可冀院士-片仔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二等奖。擅长应用针药结合治疗成人失眠、脾胃病、四时感冒、咳嗽、鼻炎、心悸、头痛,内分泌失调;及小儿感冒、鼻炎、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见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养生   联合国   糖尿病   中医   脾胃   福建省   血糖   气血   中医药   糖分   脏腑   滋阴   山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